“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希望真實的自己以及我們的天賦、才能、價值能被人看到,希望有機會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當人們感到被關注時,他們就會有安全感并愿意展現最好的自己。這個時候人們的工作效果最好、能產生最好的見解,并能得到超預期的結果。” ——摘自《表現力:快速影響他人、成就自己的藝術》,羅布·薩拉菲亞著。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實現,自我實現其實就是每個人都會追求實現自己的能力。
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對于每個人而言,實現自我價值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都有各自的長處和劣勢。過去我們的思維是,找到短處,學習來提升不足,這是一種方式,但對每個人的職業生涯而言并非是首選。
我們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外,還有是否喜歡。也就是我們當前的能力在“擅長”和“喜歡”兩個維度下,會分成四個區域,即擅長且喜歡,擅長但不喜歡,不擅長但喜歡,不擅長也不喜歡。
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首先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知,才能真正找到長處和短板。例如不擅長也不喜歡的能力,如果是在工作中需要的,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團隊配合來彌補了,因為在自己不擅長且不喜歡的區域,單靠自己學習去改善,實際上是很困難的。
我們首要關注的一定是把自己擅長且喜歡的能力精進,使之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這就是我們的天賦和才能,我們在這個區域的努力一方面是讓我們能夠以舒服自然的狀態全力以赴,另一方面也會自然得到領導、團隊或其他人的關注。認真的人自然吸引力最高。
展現出自己的天賦才能,實現價值,對個人而言,會得到滿滿的成就感和安全感。但實際情況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斷變革的社會和職業類型、人與人之間復雜的交際、重重壓力之下,“懷才不遇”似乎才是常態。
真正想實現讓志向遇到合適的機會,古人有一句話非常重要“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簡單地說,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準備就可以成功,沒有準備就會失敗。而這個“準備”就是我們蓄勢待發的過程。
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工作時間不短了,但工作經驗總結起來總感覺拿不出手,過去的工作似乎都是瑣碎而繁雜的小事,完全不能說明自己的優勢和長處在哪。
這樣的過程其實就是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沒有長期的目標和規劃,每個階段都只似乎是“順流而下”,卻沒思考這條河流將會流向何方,甚至河流的方向是不是自己想去的方向。缺乏思考和規劃,那就永遠沒有為自己的志向做好準備,所以會有“懷才不遇”的感覺,甚至是找不到自己的才能在哪里。
我們當今的時代是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風險很高,但同時機會也比過去多了很多,機會多了是好事,但更重要的就是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去識別機會、去抓住機會。
同樣做電商平臺,亞馬遜把為顧客服務作為宗旨,阿里巴巴則以“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使命,這就是抓住不同的機遇。
不要小看自己,人人皆有天賦,抓住機會把天賦才能運用起來,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