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95個字,閱讀需要6分鐘
“如果明天我就要死了,那第一件事就是花我一半以上的時間和我愛的女人在一起。我非常瘋狂,走了極端,但我沒有什么后悔的事情,因為我做了我想做的一切。我想要成為一名作家,我也的確寫出了作品……這是我的夢想。”
這是巴西作家保羅·柯艾略曾在接受奧普拉·溫弗瑞的采訪時說過的一番話。74年前的今天,這位偉大的作家在巴西出生。
在巴西,有三個詞異常耀眼,一是足球,二是“圣經”,還有一個就是保羅?柯艾略。
他享有盛名,在文壇與馬爾克斯齊名,被譽為“馬爾克斯之后擁有讀者最多的拉美作家”。
在英國,唯有他的《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單本銷量超過了《哈利·波特》。
他用文字盡情地求索,探尋生命的真諦。他筆下的世界充滿著奇幻色彩,冒險、魔法、神秘傳說等元素,交織成一幅幅令人遐思的畫卷。那些富有詩意和哲理的句子,也常常蘊含著一股激勵人心的力量。
活著就要勇敢做自己
但柯艾略其實并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
1947年的今天,柯艾略出生在里約熱內盧市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從小,他就不是個安分守己的好學生,17歲那年,因為性格太過叛逆,甚至被父母送進了精神病院。
很難想象,就因為自己的性格與他人格格不入,而被父母送到那里時的心情。柯艾略曾三次試圖逃跑,一直呆到了20歲。
后來,他聽從了父母的安排,在他們的要求下攻讀法律。
然而好景不長,一年后,柯艾略再一次叛逆了。他放棄了學業,過起了嬉皮士的生活,周游世界去了。他離開巴西,到墨西哥、秘魯、玻利維亞、智利、歐洲、北非等各地旅行。
他曾沿著中世紀三條朝圣路線之一,歷時三個月,徒步行走近六百公里的路程,從法國南部穿越比利牛斯山脈,抵達西班牙加利西亞地區孔波斯泰爾的圣地亞哥朝圣——這段經歷也在后來被他寫進了《朝圣》一書中。
回到祖國后,他為流行音樂寫過歌詞,還當過演員、發文人和劇場導演。他嘗試寫書,最早創作的幾部均銷量不佳,直到四十多歲時,才漸漸引起了大眾關注。
正是這樣不甘平庸的瘋狂,讓他有了無限多的創作契機和素材,在文字的世界里盡情探索人生的意義與“天命”,最終成為一代文學大師。
展現出來
那個真正的“我”才是你自己
就是這樣瘋狂的柯艾略,寫下了一本瘋狂的書——《維羅妮卡決定去死》。故事源于他年輕時入住精神病院的真實經歷。
二十多歲的維羅妮卡似乎擁有一切——溫暖的家庭,可愛的戀人,穩定的工作,不錯的容貌。但她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沒有人知道那一成不變幸福表象背后,隱藏著的孤獨、苦楚與棄絕。
她在十一月的早晨吞安眠藥自殺未遂,被送進精神病院。在那里,她竟驚異地發現一切都好得過分。因為只有在這里,人人才會承認自己是瘋子,絲毫不覺得羞愧,也不會為了博得他人好感而中斷自己的樂子。每個人都恣意地活出了自我!
維羅妮卡在這里居然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她可以盡情地彈琴了——她曾夢想成為音樂家,卻囿于現實放棄了,按部就班讀完中學大學,找了一份安穩的工作,過著日復一日、一眼可以看到頭的生活。直到現在,她才終于意識到,人生只有一次,她滿可以試著按自己的想法過日子,她明白得太晚了。
“我應該更瘋狂一些的。”
在精神病院的日子無需再隱藏自己的本性,漸漸的,維羅妮卡再一次愛上了生活。她認識了新朋友、新戀人。她明白了,正是這份瘋狂拯救了她。有了與眾不同的勇氣后,她產生了強烈的求生欲,渴望重新開始人生。
故事的最后,維羅妮卡與戀人決定一起逃跑。他們攜手在盧布爾雅那的大街小巷,喝酒,笑罵,不再顧及他人的眼光,盡情享受著當下。
“我們走吧。瘋子就應該做瘋事。”
我們脆弱生命中的每一秒鐘,都會有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因此每一天都稱得上是奇跡。
當你走上路時
夢想就已經實現了一半
柯艾略在《維羅妮卡決定去死》中,刻畫了一個徘徊在絕望與自由之間的人的內心。他并不灌輸與世界和解的雞湯,而是用詩意的筆觸宣揚:活著就要勇敢地與眾不同,一場冒險抵得過一千個舒服安逸的日子。
他的代表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也是講述了這個道理。
少年圣地亞哥不愿在村莊里過穩定的生活,為了尋找夢想的寶藏成為一個牧羊人周游世界。他穿越死亡之海,穿越沙漠,經歷過詐騙和死亡的威脅,千辛萬苦終于尋得了寶藏。他意識到,真正屬于自己的寶藏,其實就是這段尋找的經歷——從義無反顧去追求夢想的那一刻起,你就已經贏了,因為生活對于追隨自己天命的人很慷慨。
柯艾略自己也是在親身實踐中悟出的答案,他那三個月徒步的朝圣之路點燃了寫作的靈感之光,讓他挖掘了人類靈魂探尋的深度。
他在《朝圣》中說道:夢想被扼殺有三個征候,第一是抱怨沒有時間;第二是無論做什么都力求十拿九穩,因為我們不愿將人生看作一場偉大的冒險;第三則是平和,人們會在平和中丟棄兒時的幻想,只求安身立命。
但死去的夢想會在心中腐爛,擾亂生活,成為怯懦的唯一遺產。你只有愿意相信生本身就是奇跡,奇跡才會降臨于你。
柯艾略一心要尋找他的劍,他翻山越嶺,遭遇魔鬼與欺騙,得到救贖與寬恕。當他終于明白,在尋劍的道路上不要只計較回報,更要找到自我的時候,屬于他的那把劍也終于出現了。
我們總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磨平自己。
為了尋求他人的認可,我們不得不隱藏內心真正的自我,以約定俗成的標準循規蹈矩地生活,疲憊且痛苦。
因為不敢失去,我們總是瞻前顧后,不敢做出任何改變,眼睜睜看著實現夢想的機會一次次流逝,唯余悔恨留在心間。
因為害怕投入,我們用安逸來麻痹自己,放棄夢想尋得片刻安寧,在前進與回頭之間選擇逃避,最終被死去和腐爛的夢想捂到窒息。
但人生并不是這樣的。
我們需要柯艾略。他的作品不是單純的“心靈雞湯”,她們告訴我們,必須存在永不服輸的夢想。不論你是誰,不論你做什么,當你渴望得到某種東西時,最終一定能夠得到,因為整個宇宙會合力助你實現愿望。
既然你還有力量,既然你還有夢想,那么,為什么不去改變,不去瘋狂,不去做一個年輕的、可以熱淚盈眶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