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時期社員的勞動強度是比較大的,生活水平相比之下是比較低的,同時生活成本也不是很大,有些物資的獲得算不上福利吧,最起碼當時不用掏錢或者過后所掏的錢是比較少的,但是這些物資卻是社員生活的主要來源。
農村老照片
勞動方面,社員參加的勞動涉及面比較廣,不但要種地,而且還要為農業生產做很多基礎性的工作,目的就是為了使農業生產可持續進行。同時還要承擔很多和農業生產沒有直接關系的基礎建設工作,農民在參與建設的時候,為了便于管理,做到有令必行,把農民按照一定的組織關系編制成連、排、營等,類似于軍事化管理。
分蔬菜,城區附近的生產隊大多數都有蔬菜種植任務,在完全成任務的前提下把多余的蔬菜會按照家家戶戶人口的多少分給社員。社員在一天勞動結束的時候去菜地把自己所分得的蔬菜拿回家去,有些社員因為外出勞動的話,隔壁鄰居也會幫他們捎回去。這些蔬菜總體上來說還是比較少的,為了節省開支,有這些蔬菜也就可以將就著過去了,因為錢短,大多數家庭是不會再去購買蔬菜的。
生產隊打麥子
分糧食,糧食分配主要有三個過程,一個是基本口糧,一個是勞動日糧,還有一個是儲備糧再次分配?;究诩Z是不加任何附加條件的人頭糧,按照家庭人口平均分配,在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誰家孩子多誰家占便宜,所以那個年代大多數家庭孩子都比較多。勞動日糧,這一部分是要根據勞動出勤多少來決定的,體現的是多勞多得。備戰備荒是指導思想之一,在一定的時間節點到來時,生產隊會把所儲備的糧食拿出來一部分再次分配給社員,當然大多數還是按人口分配的。
分棉花,每一個生產隊每年都有棉花種植任務,把棉花賣給國家,獲取一點收入,同時還可以換回一部分食用油。當然社員生活所需要的棉花也是要由生產隊進行分配的。
每一個生產隊都有專門的養殖場所,牲畜是重要的勞動力,是不能隨意宰殺的,因為其失去勞動能力需要宰殺時是要向公社上報的,獲得批準后才能宰殺。養豬場的豬就沒有那么幸運了,逢年過節時生產隊會安排宰殺幾頭豬,把豬肉平均分給全體人員。越肥的肉越受歡迎,無論把豬肉怎么做著吃,人們普遍感覺味道特別鮮美,這也就是小孩喜歡過年的原因之一。
生產隊時期人均土地面積還比較多,但是蔬菜、棉花占用也不少,另外有些生產隊還種植一部分水果。所以完全種糧食的土地并不是很多,同時種子都是所收獲的糧食,很少進行更換,進行多代復種,品質很好,但產量始終不是很高。
殺年豬分肉
糧食、蔬菜、棉花食用油甚至水果都分到手了,剩下的就是過自己的日子了。由于各種物品數量有限,因此大家的日子過得普遍比較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