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經接近尾聲了,又將迎來高年級的學習,這個假期對于自家孩子來說,過得還算比較充實,把六年級的新課程基本預習了一遍,做到了勞逸相結合。假期我總是要求她把下一學期的課程先預習,單詞先背誦,有時候孩子也為流露出不情愿的情緒和態度,好像是一種我為父母而學習一樣。記得某一年的家長會上老師說過:成績不是衡量一個人最終好壞的標準,成績不重要,但是成績也很重要。剛開始看這話的時候,好像挺矛盾的,后來慢慢想明白,我們可以說成績的好壞不是衡量一個人品質的綜合目標,孩子成績不好,并不代表其他方面孩子就沒有優勢,成績很重要,因為應試教育的社會,我們需要用成績來說話。
今早出門上班前,和孩子在討論一個問題:100分與95分僅僅是相差5分嗎?孩子不加思索地說:是的,媽媽。然后我引導孩子往更深一層去思考這個問題,100分的卷面分,考到95分的人,卻是用盡全力只考取到了95分,已經是他最好的成績,而100分的人,僅僅是因為卷面只有100分,你能看出她的真實水平僅僅只有100分嗎?倘若試卷是120分的呢?這樣的話,你告訴媽媽,你想到什么了?孩子說:那她有可能考得更高的分數。這說明了什么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當你學習覺得累覺得煩躁想放棄的那一刻,你想想,成績比你好的都在努力,你還有什么放棄的理由。
在學習當中,我一直給孩子灌輸正確的學習觀,爸爸媽媽給予你的東西叫做背景,而你用努力打下來得才叫江山。爸爸媽媽的能力是有限的,未來的路是靠你去走的,今天的努力,是為了明天更好的收獲,而你現在的學習過程叫做堅持。我們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在堅持中看到希望。越努力,越幸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