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_ 咖加用戶_PENG_YUXIANG
拋開了高爾夫的清爽凌厲,多了一份帕薩特的成熟油膩。
這臺2021款一汽大眾-速騰 200TSI DSG舒適智聯版(以下簡稱新款速騰)是租來的,原計劃是打算租一臺探歌,是被臨時換的車,還是一臺1.2TSI的三缸車型。拿到車的第一觀感_這是一臺帕薩特。即使新款速騰并非出身上汽大眾,但是就是感覺很像,像是鄰居家老王半夜潛伏,偷了隔壁帕薩特的初版設計稿。
?(上圖帕薩特下圖速騰,新款速騰在學到了前來你設計感覺上學到了精髓,看起來確實大「you」氣「ni」了不少 圖片來自網絡)
我對速騰一直以來的印象是一臺緊湊級的轎車。想當初2006年第五代速騰剛登陸我國市場,和第五代高爾夫采用同樣的前臉(當時國內只有進口五代高爾夫GTI)但是加上了長長的車尾在當時的我看來確實不太協調。但是并不妨礙她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特別是“砰砰”的關門聲,當時確實是被認為「德國工藝」的代表。
(當年的德國神車_速騰,印象中1.6手動擋起步價是13.58萬,一分錢都不優惠 圖片來自網絡)
第五代速騰在國內銷售了6年,在2012年迎來第六代速騰的換代,延續了第六代高爾夫的設計風格,雖然一看就知道和高爾夫是“近親”,但是簡約的「包豪斯設計風格」的外觀確實非常顯高檔,后來就算深陷「斷軸門」也沒能他在絕大多數國人心中神車的地位。
(就是她,現在看起來顏值還算在線 但是考慮到鐵片夾板……圖片來自網絡)
回看這兩代速騰,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感覺_「高爾夫感」,其實也確實如此,這就是一臺高爾夫基礎上拉皮設計的緊湊級轎車。但受之前大眾強勢的營銷,反而讓我一直對速騰持路人看法,一直沒有機會深度體驗下。
(萬物基于高爾夫_大眾 圖片來自網絡)
而這次24小時的體驗,也讓我對著臺常年霸占國內新車銷量前幾名的神車有所了解。
(這銷量也不用說啥了 圖片來自 CPCA 乘聯會)
靜態初步體驗_這是一個帕薩特,很油
相比于前兩代速騰,新款速騰最大的變化就是「去高爾夫化」,特別是外觀,學到了隔壁家大哥帕薩特的設計精髓。
從車身數據上看,4753*1800*1462(mm)的車身尺寸可是比上一代速騰長了10cm,比豐田最新推出的加長卡羅拉_亞洲獅都長了3cm,堪稱同級別最大的車型。讓我驚訝的是這一尺寸幾乎追平了第一代的國產邁騰(帕薩特B6),但是新款速騰明顯看起來更顯大,更顯長,相比于當時的邁騰,新款速騰車身線條更加平直,而邁騰圓潤的車身線條讓整車更顯“小”和運動。
(當年的邁騰 設計經典,但是看起來確實不如新款速騰虎 圖片來自網絡)
外觀設計上是大眾經典的家族臉,至于美丑就各花入各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新款速騰并沒有用上大眾最新的Logo。
?車身側面平直的腰線把車側營造出修長感,實際觀感確實非常長。
在外觀上的一些心思倒是能顯示出這臺車“很高級”,給整車儀式感拉滿
車側帶車身名的小logo,夜里還能發光
后視鏡投射在地面上的“迎賓燈”以及車門把照明
鎖車后自動折疊的后視鏡
這非常有儀式感的設計,誰看了都得迷糊,特別是考慮到優惠后
坐進車內,還是會發出同樣的感嘆_這是臺帕薩特
拉開車門,能看到藍色的氛圍燈,再加上液晶儀表盤,就一個字_絕!坐進車內,不同上一代設計,新款速騰在中控臺向駕駛員一次傾斜,給人營造出了一種更寬闊的視覺空間。
前后排乘坐感受都可以給到好評。
先說前排,前排方向盤/座椅可調范圍都非常大,可以適應不同身高駕駛者的各種坐姿需求,非??炀湍苷业揭粋€舒適的坐姿。座椅本身坐墊夠長,有點下陷感,長時間駕駛乘坐也不會覺得累。
后排空間絕對夠用,本人身高185cm,開車坐姿屬于非常舒展的那種坐姿,后排腿部空間還有一圈距離,頭部空間也有余量,絕對可以滿足一般家用需求。座椅本身坐墊足夠長,坐墊厚度也足夠,靠背角度也相對較緩。抬頭還能看著全景天窗,絲毫感覺不到壓抑。
但隨著進一步接觸,對這個車的好感就磨滅了…….
先說沒有著車之前,體驗智能交互系統_讓人絕望。
首先,液晶儀表,這個看起來很炫的配置,但是實際上一點兒也不好用。
儀表盤上的信息查詢非常復雜,要進入儀表盤的二級菜單才能查看。想看個平均油耗要盯著儀表看好久,非常容易分心。
指針儀表時代好用的清零小桿,按鈕都消失了,“進化”成到中控屏幕三級菜單中設置,誰會想到在儀表盤/方向盤上就可以控制的事情,還必須到中控上調整嘞?
然后調整了音量也就算了,調整音量你把速度表隱藏了是為啥呢?真的很干擾看音量嗎?油表指示燈也不準,最開始很堅挺,越往后跑的越快。
當我把視線轉移到中控屏上,再一次崩潰了……
當我想按屏幕旁邊的音量「+」「-」控制音量時,按了半天都沒有反應,新車怎么會壞呢?直到我還車之前才弄明白,哦原來要按這兩個符號上面/下面的金屬條……
中控菜單邏輯也是亂糟糟的,同時觸摸延遲反應太慢,不跟手。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可以使用Apple Carplay,算是給這個大屏幕保留了一點顏面。
空調和燈光控制保留了大眾經典的手動旋鈕設計,雖然看起來不是多高檔,但是上手沒有難度,非常好用(ID.4/高爾夫8出來挨打)。
靜態體驗總結_看車第一眼會感嘆“我噻真大”“真高檔”,坐進入感覺空間寬敞不壓抑,座椅舒適度高,但是在用車的時候,會被液晶儀表和中控屏磨滅掉耐心。
說完了靜態,就要把車開起來了,先說結論_對日常佛系駕駛而言,這臺車是夠了,但也只是夠了。
這臺1.2T發動機數據EA211平臺,除起步時抖動較大,在怠速和駕駛時都感覺不到抖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配合自動啟停系統的時候,就露餡了,這個稍后單獨講。
(*圖片來自于網絡)
絕對動力方面,在運動模式下比較夠用,但是普通模式下,就算踩下“Kick Down”,變速箱也要等一秒半才會有相應。中小油門請求響應可以跟上拍,大動力需求比較拉垮,所以如果你日常佛系駕駛,這個動力是可以滿足你要求的。
匹配這臺發動機的是大眾DQ200 7速雙離合變速箱,表現比較稱職,換擋平順,低速擁堵數情況下小概率會出現頓挫現象,中高速行駛換擋動作輕盈。
這套動力總成在體驗上最大的不足就在于配合自動啟停系統,在自動啟停默認打開的情況下,車輛剎停后再輕踩剎車就能進入,輕踩油門踏板或者轉動方向都會讓車輛重新打火啟動。但是當輕踩油門起步時,車輛會猛抖一下然后竄出去,第一次用嚇一跳,而且發動機抖動明顯大于普通三缸機,考慮到駕駛平順性,建議關掉自動啟停。
轉向給中評,轉向手感挺好,車輛低速到高速時,方向盤阻尼增加線性,低速輕高速重。隨角度增益也比較線性。用起來比較順手。主要是這臺的轉向指向性層面反應太慢。同時在底盤調教方面,新款速騰是偏舒適取向的調教,整體給人的感覺很“軟”,底盤會過濾掉大部分震動,只有在中速通過減速帶的時候,懸架會有小余震。但是相比較于上一代,有一定提升。
隔音靜謐性。中評,噪音主要來自于輪胎。
這臺車配備的是韓泰的Kinergy EX ,偏耐磨取向的輪胎,路噪方面在80km/h表現就比較明顯。相比較而言發動機噪音和風燥就沒有胎噪這么明顯。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這臺車要加95號及以上的汽油。
動態駕駛總結_柔軟的懸架+比較模糊的轉向,沒有了高爾夫的緊致運動感,多了帕薩特的“油膩”,配合夠用的動力,適合佛系駕駛的人群。同時要記得關掉自動啟停。
總結_感慨我之前第一次試乘速騰的時候,是07年,當時試駕銷售給我們表演“原地漂移”(實際就是頂著油門快速掉頭),銷售把車都開響胎了,當時我們全車都在感嘆好一臺“駕駛者之車“,而且當時還有非常熱血的1.8T+手動擋的「冠軍版」可選,現在看起來還殺氣騰騰?,F在,年輕氣盛的熱情逐漸褪去,剩下的是滿足家庭舒適的”油膩“,這是一件好事,買他們的家庭用戶會更加滿意現在的標定調教。
(當年能花18萬買這個車的,絕對都是大眾真愛 有一個算一個 圖片來自網絡)
足夠帕薩特的外觀,不錯的乘坐感受和空間表現,足夠硬氣的品牌以及挺有吸引力的優惠,對于很多首次購車的消費者還是很具吸引力的。但是無腦的中控操作邏輯,一般的動力和行駛質感好是讓我愛不起來。目前小改款車型的圖片已經放出,更新了中控屏幕,期待更新后的市場表現。
(改款速騰內飾圖片 圖片來自網絡)
尾聲_
在晚上拿到這臺新速騰之前,上午被特斯拉銷售叫去試駕Model 3性能版,我自認為目前特斯拉在售車型里性價比最高的車,3.3秒的加速確實很猛,加速時候后腦勺“砰“的就撞上了頭枕,”哇真爽!“當時我的內心是這么感嘆的。但是當我駕駛的時候,我卻不愿意踩下一半以下的”電門“,可能是剛才那一撞把腦子碰暈了,但是內心OS就是“這么多的動力真的好嗎?“
體驗特斯拉Model 3 性能版時恰逢特斯拉的”每日一撞“興起之時,看到微博上一條條新聞,一方面嘆息特斯拉干掉滑行直接上單踏板太決絕,又不禁感慨大多數駕駛者hold不住這么強的動力,那又何必呢?動力真的是買車時的第一要位嗎?長時間開過蔚來特斯拉后,越發覺動力夠用,響應跟腳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