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是孩子必經之路,求學之路漫漫,為了孩子能順利上學,家長絞盡腦汁思考。
孩子步入幼兒園,也只是較早讓孩子適應集體生活,真正意味著上學的起始便是小學。為了讓孩子盡早適應小學生活,家長想讓孩子提早上學。
但是苦于規定限制,生日在9月份前的孩子未在規定的范圍,當年是無法幼升小的,這讓多數家長望而卻步。
許多小朋友家長抱有一絲希望,跟隨同齡不同月齡的孩子一起讀幼兒園,最后卻面臨著要“留級”的情況。
9月中旬出生的孩子趕不上“幼升小”,家長憂心忡忡
團子今年正式步入小學生活,家中異常欣喜。不過幾家歡喜幾家憂,她有個特別要好的同學小艾,原本兩人計劃好一起步入小學。
但由于年齡的限制,出生正好在9月后的她,只能無奈接受“留級”的安排。出于擔憂,我聯系了小艾的媽媽,寬慰了小艾媽媽幾句。
小艾媽媽說到,小艾的生日正好在9月份中旬,不符合升學規定,盡管小艾媽媽多次聯系校領導想通融通融,畢竟只是差了十幾天,但是規定阻擋,小艾只能等待。
大部分家長想法和小艾的媽媽一樣,擔心孩子從“起點”就吃虧了。殊不知晚些上學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好處。凡事各有利弊,九月份出生的孩子,開學后所具備的好處不止一點。
9月出生的孩子入學后比同學年齡大,不易受他人欺負
校園內部孩子的安全問題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話題,盡管學校內部強加管理,但始終存在著一定的疏漏之處。
校園霸凌事件時有發生,孩子雖然晚一些上學,但年齡大一些,身高、情商和力氣占優勢,反而會讓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望而生畏,不敢造次。
9月出生的孩子,遲一些入學后心智成熟、適應力強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心智發育不同,年齡大些的孩子相對心智更加成熟。
小學生活與幼兒園生活有著明顯差別,在幼兒園內涉及知識的學習很簡單,主要讓孩子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與小伙伴們嬉戲玩耍。
進入小學后,面臨一群新的面孔與陌生難懂的知識,這讓孩子們無所適從,心智成熟的孩子心理承受力更強,懂得主動適應新的環境。
9月出生的孩子入學遲,但自我約束力強,得老師喜歡和重視
孩子在小學內不能再像過去的幼兒園一樣隨意玩耍,任何行動都要符合規定,如若不符合規定,會面臨扣分的風險。這要求孩子學會自我約束,懂得約束自身的言行標準。
孩子因為生日小而第二年才上小學,無論自理能力還是遵守規矩的能力都更強,老師很喜歡這類學生,并更加重視。
相反,有些家長早早就為孩子上小學做準備,不惜剖腹產趕在7月~8月末生孩子,反而讓孩子在小學里上學吃虧不少。
7、8月份出生的孩子,是同齡人中入學月份最靠后的。在幼兒園老師的呵護下,并不用太多的自理能力。步入小學后,涉及的自理環節增多,孩子獨立吃飯、如廁等問題。
另外,相比之下,這兩個月份的孩子,智商發育追不上更大一些的同班同學,尤其是男孩子智力發展較晚,導致在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上,相對吃力。
大家一起學習,他們會顯得比較吃力,在長期的學習成績落后中,會產生一定的自卑感與落差感,甚至會導致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心理。
孩子出生月份決定著孩子的入學時間,并不能跟隨家長的一廂情愿出發,任何事情有利有弊,家長不要汲汲于所得與所失,順其自然。
孩子身心健康發展是家長的夙愿,父母應發揮好引導作用,積極溝通與排憂。訓練孩子的自理能力,以便更好適應新的環境。
孩子的升學時間自有規定做主,并不是9月份出生的孩子就吃虧,之前出生的孩子就吃香。二者皆有利弊,家長要辯證看待,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話題】大家身邊有沒趕上“小升初”的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