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來源于網(wǎng)絡
—
高爾基曾說過:最好的朋友是那種不喜歡多說,能與你默默相對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深以為然。其實每一個人都有朋友,但朋友的“質量”卻是參差不齊。有人身邊有至交好友,交情極深,而有人身邊皆是酒肉朋友。
賈平凹先生就曾說過:“朋友是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只要愿意,從世俗上的任何塵土里都能吸來。”
很贊同賈平凹先生說法。其實,你是什么樣的人,就能吸引來什么樣的朋友,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關于“朋友”,原本我并沒有太多感悟。總覺得,有朋友就夠了,從未去分析過,我身邊都是一些什么樣的朋友,我為什么會吸引來這樣的朋友。
但當我看過賈平凹先生《自在獨行》這本書中關于“朋友”的這一篇小的散文時,突然有了不一樣的感悟,開始審視身邊的朋友,重視起朋友,并且給他們分類。
就像先生在書中提到的,他認為他身邊的朋友大約可以歸為兩種,一種是生活關照型,一種是精神交流型。這兩種,皆屬于成年人之間的友情。
“生活關照型”的朋友,不計較付出與得到
賈平凹先生在書中提到,生活關照型的朋友,是通過各種小事來維系感情。比如家人病了,朋友跑前跑后為你找醫(yī)院,辦事,沒有絲毫怨言,比如你的孩子需要學一類樂器,朋友正好有認識的人,幫忙在中間牽線搭橋。
當然,為了回饋朋友,感激朋友為你的付出,或許當時你不會付出,但朋友一有事情,你也會為其兩肋插刀。感情就在這一來一往中建立起來。
更重要的是,賈平凹先生認為:“或許人家?guī)臀业枚啵蛟S我?guī)腿思叶啵灰嗷フ\實,誰吃虧誰占便宜就無所謂,我們就是長朋友,久朋友。”
深以為然。這類生活關照型的朋友,其實就是不計較付出與得到,彼此是真心為對方著想,希望能夠為對象盡力。
當然,那種付出了,計較回報,計較得失的,今天你花他100塊,明天你還他100塊,不買點東西,他就會覺得你不會來事兒。這種人壓根就稱不上是朋友。
其實生活關照型的朋友很重要,因為在人人都有一些物質和自私的社會中,其實這種能跟你不計較得失,真心為你好的朋友并不多見。遇到了就要好好去珍惜。
“精神交流型”的朋友,是你情緒的宣泄口?
賈平凹先生除了提到生活關照型朋友,還提到了“精神交流型”朋友。比如相互之間很有共鳴,常常坐下來聊天,一聊會很久,再比如你羨慕他的才華,他羨慕你的能力,彼此身上都有吸引對方的點。
說得再簡單點,其實就是三觀比較相符,靈魂比較契合。對于這類朋友,賈平凹先生說:“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把我的朋友看得非常重要,為此冷落了我的親戚,甚至我的父母和妻子兒女。”
的確,遇到這樣的朋友是非常難得的。他不同于生活關照型的朋友,這需要精神上的共鳴,一旦擁有這樣的朋友,你的很多不被別人所理解的情緒,就有了宣泄的出口。
有個人能夠懂你的感覺,就像在一團迷霧中找到了一束光,總會讓你重新燃起希望。
這樣看來,雖然這兩種朋友都非常重要,但顯然,第二種“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尤為重要。畢竟人人都需要被理解,人人都渴望得到共鳴。
但是,即便如此,賈平凹先生獨樹一幟,還提出了一個讓大多數(shù)人沒有想到的不足。他認為:“生活關照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身上的每一顆痣,不一定了解我的心,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可能了解我的心,卻又常常佛我的意。快樂來了,最快樂的是自己,苦難來了,最苦難的也是自己。”
深以為然。無論是生活關照型的朋友,還是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固然重要,但大部分時候,快樂和痛苦皆是你自己的,別人再如何理解,都無法做到真正能夠與你感同身受。
但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我們應該多交朋友,朋友多多益善。無論是生活關照型的朋友,還是更為重要的精神交流型的朋友,都應該去真心付出,真正擁有這兩種朋友。
而原因,其實賈平凹先生在文章中也有所提及,他說:“人之所以是人,有靈魂同時有身軀的皮囊,要生活就不能沒有朋友,因為出了門,門外的道路泥濘,樹叢和墻根又有狗吠。”
無論哪種朋友,真朋友總會有無言的犧牲
不管是生活關照型的朋友還是精神交流型的朋友,其實都是我們生活中很重要的存在。賈平凹先生在“朋友”這一篇散文的最后,說:真朋友是無言的犧牲。
這句話其實是道出了真朋友的含義。當我們仔細品味,再回顧我們交朋友時候的感覺,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對于真正的朋友,并不希望能夠從對方身上得到什么好處,也不會因為自己付出而對方?jīng)]有回報而斤斤計較甚至耿耿于懷。
而彼此如此真心相待時,這種無言的犧牲,反倒成了“真”的代名詞。我們渴望的,不就是這樣的真朋友嗎?不正是這樣的友情嗎?
賈平凹把“朋友”的含義,在《自在獨行》這本書中詮釋得淋漓盡致。他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作家,而正是他的這篇散文,讓我對“朋友”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賈平凹先生的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精品,他不僅在小說創(chuàng)作上成就斐然,在散文上也很有建樹。尤其是這本在2016年出版發(fā)行的《自在獨行》,更是成為很多人生活路上的指路明燈。
十分推薦這本《自在獨行》,里面的每一篇散文,雖然篇幅并不長,但卻都有深意,戳中人心,這本書,值得我們買下來,細細品味。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