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社會科學報”關注我們哦!
原文 :《學懂、弄通、做實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三個區分”》
作者 | 中共上海市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黃力之
圖片 |網絡
對十九大精神,中央要求我們“學懂、弄通、做實”,當然包括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三個區分”?!叭齻€區分”即十九大報告所說:“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p>
此前,在2016年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是“兩個區分”:“要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不要把一般的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也不要把政治問題當作一般的學術問題”,十九大報告增加了一個區分,即“思想認識問題”,概括更加準確全面。
充分肯定意識形態領域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學懂、弄通、做實意識形態工作中的“三個區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充分肯定意識形態領域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十八大以來的五年中,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加強了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一更加鞏固。
具體來說,在意識形態領域中,包括學校、論壇、媒體——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馬克思主義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的傾向得到糾正,那些否定黨的領導、否定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否定改革開放的言行,歪曲、丑化、否定黨史、國史、軍史的言行,歪曲、丑化、否定黨的領袖和英雄模范的言行,得到嚴肅批評和處理。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空前增強。
在此大好的形勢下,十九大報告提出“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不僅應該在認識上得到大家的關注和重視,而且要落實在相關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學懂、弄通、做實”。
“三個區分”是處理意識形態問題復雜性的科學思路
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但又是一項不同于黨和政府其他工作的工作,本質上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且面對的問題集中在觀念形態上而不是實體性行為上。依照觀念形態在學科上的不同類別,如政治學、法學、經濟學、哲學、歷史學、文藝等,有的問題對錯界線比較清楚,有的問題則界線不太清楚,有的甚至難以作出客觀評價。這樣,在行使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權和話語權時,不可簡單從事,“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便順理成章了。
比如說,在政治學、法學、經濟學這樣的領域里,由于其討論的問題直接涉及社會的政治經濟體制,如果不是在討論遙遠的歷史問題,其政治原則問題之有無,還是比較容易判斷的,如是否主張“全盤西化”等。事實上,在這些年里,有關方面對這些領域里的一些人和事的處理,基本上是建立在準確判斷上的;考慮到人的思想問題不同于實際行動,處理程度總體上是有節制的。
除此之外,更為復雜的情況是,一些觀念形態作品看起來有令人不快的地方,但是可能有著學術規則或者藝術規則的某些理由,這時候如果只作出單一的政治原則判斷,不承認學術規則與藝術規則的合理性,便不容易讓人信服,不僅如此,而且還會損害學術與文藝的發展。
政治原則問題要在依法治國的原則下去區分和處理
意識形態理論是馬克思主義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還是承認意識形態動機之復雜性的。恩格斯晚年在致梅林的一封信中指出,由于每一科學部門中都有一定的材料,這些材料是從以前的各代人的思維中獨立形成的,并且在這些世代相繼的人們的頭腦中經過了自己的獨立的發展道路。這樣就產生了學術思想的獨立性外觀。
盡管本質上受社會政治經濟規律的支配,從而使作品具有意識形態的功能,但當事人不一定自覺意識到,即“意識形態是由所謂的思想家有意識地、但是以虛假的意識完成的過程。推動他的真正的動力始終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則這就不是意識形態的過程了。因此,他想象出虛假的或表面的動力?!币簿褪钦f,某一觀念形態作品中存在的意識形態問題,對于作者來說,既可能是一種自覺的表達,也可能的確只是出于學術的動機或者認識的局限性。我們可以對其進行一種政治原則的批評,但亦要承認對作者來說可能只是思想認識問題和學術觀點問題。在實行法治的社會,即使是政治原則問題,也要在依法治國的原則下去區分和處理。
還必須指出,在所有觀念形態作品中,文藝作品的復雜性尤為突出。在社會處于比較劇烈革命的時期,革命的階級與反革命的階級都可能將自己的意志反映在文藝作品中,這時,對文藝作品進行意識形態分析自然是題中之義。但是,這不是文藝的唯一狀態。
與思想闡釋性作品不同,在文藝中,作者的立場是隱性存在的,藝術形象是說話者,不能簡單將此等同于作者的立場;而且,作品中的生活狀態是經過了藝術處理的原生態與典型化的統一,其典型化可以是不著痕跡的,以某一作品之描寫去斷言實際生活是否如此,這就把文藝與現實生活混為一談了,在學理上是站不住的。因此,在藝術批評中,外國流行的說法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中國則說“詩無達詁”。
一部巨著因對文藝規律的承認和尊重而誕生
承認和尊重這一規律,便能夠對文藝的創新和繁榮產生積極的效果。注意到習近平同志在評價蘇聯文學時,說“我也很喜歡肖洛霍夫,他的《靜靜的頓河》對大時代的變革和人性的反映,確實非常深刻?!蔽膶W史上頗有戲劇性的是,《靜靜的頓河》剛發表完前兩部和第3部的前12章不久,雜志突然宣布停止刊登其第3部,理由是作品中所寫的哥薩克暴動與實際情況不符,而且說作者的立場是為這次暴動辯護??镓撠熑艘笞髡邔Υ诉M行修改,要求把主人公葛利高里·麥列霍夫寫成革命的“自己人”,否則不發表。無奈之下,肖洛霍夫求助于當時文壇最高權威高爾基,高爾基設法讓斯大林接見了肖洛霍夫,肖洛霍夫當面作了若干說明。斯大林還是接受了這一說明,小說終于全部發表。一部巨著因領導人對文藝規律的承認和尊重而誕生出來。
肖洛霍夫
在意識形態沖突客觀存在的社會,對觀念形態進行意識形態的分析和批評,這是完全必要的。用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的話來說,“那些小道理或許有道理,但沒有國家治理這個大道理就不行”。但是,我們必須清楚,管控只是不讓某些雜音、噪音來干擾國家發展的大局,管控并不應該是我們的目的。
德國19世紀詩人海涅在《論浪漫派》中講到中世紀的藝術時說,那些善良的基督徒把肉體視同魔鬼,予以貶斥。他們看到希臘神像,心里總不自在。六根清凈的修士便給古希臘的維納斯神像系上一條圍裙;甚至還有人給裸體的雕像貼上一張滑稽可笑的無花果葉子;有一位虔誠的教友派的教徒犧牲了他的全部家產,去把基烏利阿·羅曼諾筆下最優美的神話題材的油畫全都收購下來,然后付之一炬?!按斯嬖撝鄙焯?,在那里每天挨到鞭笞!”當然可以把“那些善良的基督徒”的看法、做法視為一種文化批評的觀點及其后續行為,而其結果就是中世紀文化藝術的枯燥乏味。
海涅
中國正在崛起,正在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心,正在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在文化上,我們的目的是發展國家文化軟實力和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如果不能把“三個區分”落實好,缺乏作品,或者作品只呈現單一的格調,如毛澤東晚年感嘆“百花齊放都沒有了”,這種局面是與十九大精神不相適應的。
相信,把十九大報告的“三個區分”落實好,我們的文化繁榮興盛就一定可以持久存在。我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會更加科學、理性,更加讓人信服,會有利于而不是妨礙對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的激發。
文章原載于社會科學報第1614期第3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文章
社會科學報
做優質的思想產品
官網
http://www.shekeba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