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關于青島多條地鐵線建設的批復文件,開始在各大置業群里瘋傳。從這一份文件中,我們可以期待,未來三五年中,一個更為完善的地鐵網就將形成。
從通勤的角度而言,南工北宿、東工西宿都不再是夢想。對于剛需來說,在有限的預算之內,終于不需要再遷就主城區的老破小,可以一步到位實現封閉小區三居室的寬居夢想。
然而,地鐵并不能解決所有的居住痛點。剛需在距離換空間的思維之下,如何確定自己的居住極限,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1小時“極限”通勤的計算題
對于年輕剛需來說,并不是只要看到地鐵房的標簽,就覺得通勤不再是問題,我們仍然要關注通勤時間。英國一項研究發現,通勤時間太長的上班族更容易緊張郁悶,進而影響到工作表現。
劍橋大學等機構對3.4萬余名上班族聯合展開調查,試圖找出通勤時長、靈活安排工作時間和在家辦公對雇員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單程通勤時間超過半小時就能對員工健康和工作效率產生負面影響;通勤時間最長的人單程通勤在1小時以上,抑郁幾率高出平均水平33%,產生與工作相關壓力的風險高12%,每晚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可能性高46%。
M1號線
相比成年人,孩子的忍耐力更小。老王曾經帶著4歲的女兒坐地鐵測試,結果發現她乘坐20站左右后,就開始出現了煩躁的情緒。所以,買地鐵房最好是在距離工作區20站以內的范圍內。
此外,買地鐵盤時,你必須要關注三個要素:
1、樓座與地鐵站的距離;
2、換乘用時;
3、地鐵和輕軌的比例;
現在遠郊有很多大盤,如果從樓盤與地鐵站之間畫直線計算,勉強可以算是地鐵盤,但是如果從業主居住的樓盤,沿著公路走到地鐵站,很可能要15分鐘以上。這在晴朗的天氣不算啥,但是如果遇上刮風下雨大雪天,這就是一段痛苦的旅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8號線紅島片區的三個樓盤,真正走一下你就會感覺并不輕松。
所以,在你決定買地鐵房時,一定要親自從地鐵站走到居住的樓座感受一下。
?換乘,是大家很容易忽略的問題。下了班,你從小村莊零換乘到城陽,和倒三班地鐵去黃島,絕對是兩種?通勤體驗。一站到底,時間更為可控,換乘很難做到無縫對接,有時候你剛下3號線,2號線也恰好開走,?那么就要等上三五分鐘。?同層換乘還好些,如果要通過站臺換乘,浪費時間更多。而且,不論是刷劇還是看書,零換乘時間更為完整。
地鐵房的抉擇過程中,零換乘是很重要的選項。
最后一條,就是輕軌和地鐵的選擇。現在青島有相當比例的軌道交通是輕軌,一旦有惡劣天氣,輕軌就會停運,這對于遠距離通勤來說,會十分痛苦。
除了軌道交通之外,很多人還會選擇駕車通勤。開車上下班注意一點,千萬不要覺得節假日平峰去遠郊看盤沒問題,通勤就沒問題。一旦選好房子,要在上下班的高峰期跑跑看,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受得了?。
一個小時的通勤計算題,一定要根據自己親自走過的測算值為準。
“省“不掉的關鍵配套
生活,不僅僅是通勤,還有衣食住行,還有柴米油鹽。那么,在交通之外,我們需要注意哪些配套呢?
醫療?重要也不重要,?因為對于健康人來說,這不是每天都要去的地方。只要門口有藥店和?社區醫療站,就足夠了。
商業綜合體,有當然可以給生活增色不少,但是如果沒有也不是不能忍受。畢竟現在網購如此的發達,任何東西都可?一鍵直達。
然而,教育資源是萬萬不能省的。
對于一些好學校來說,孩子的學位都是跟著?房本走的。所以,你在選擇房子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教育資源的配套。兩個重點:
1、有不代表萬事大吉,還要看看學校的承載力,你的孩子未來是否百分百能進家門口的學校;
2、小學在家門口,還要關注中學在哪里,是否在地鐵沿線,通勤是否方便?;
在樓盤選擇中,最好選擇教育資源已經落地的項目,而不是畫餅的新區,同時關注新房的交房時間,?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不可忽視的品質細節
去近郊買房,承受長時間的通勤?壓力,為的就是居住品質的提升。所以,到近郊千萬別為了省倆錢去買垃圾房子。
首先,開發商要選好。小開發商的房子安全性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物業管理水平能否跟上?。對于一個住區來說,物業不好,是很糟心的一件事兒;
第二,不要在遠郊買高容積率?住宅。有業內人士說過,未來高層住宅都是貧民窟,?從一定角度來說有道理。簡單說一點,高密度住區,人員嘈雜,夏天下樓散個步都是人山人海,這日子很難過得舒心。
第三,擋光的矮樓層、爛戶型、臨路、靠著垃圾站、高壓線等存在明顯硬傷的房子,多便宜也不要。所以,進門后,你一定要把開發商不利因素表給看明白,然后在確定要不要入手那套特價房。
總之一句話,近郊買房一定要追求品質上的完美,如果有硬傷就立即換一個目標?。
對于首置剛需族來說,老王最擔心的就是你們激情買房。被渠道商忽悠到金碧輝煌的營銷中心,指著開發商畫的大餅一頓猛吹,你暈暈乎乎就撿了“便宜”?。目前這個市場之間,你有充足的時間,去權衡和選擇?。
多花點時間是應該的,多花點錢也不可怕,最壞的結果是你做出了錯誤的選擇,這些錯誤在進入存量房階段會被無限放大,到時候你想換房也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