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家長抱怨孩子說數學太難,怎么都學不會,補課補了還是那樣,尤其是應用題,看著都頭疼。
俗話說,七竅通六竅,那就是一竅不通。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你會重新愛上數學,有種撥開烏云見日出的感覺,一切都是那么簡單。
數學是真的難嗎?真的很難,可是為什么還是有人可以考100分呢?因為人家聰明?這么容易就承認自己傻了?
不,不是別人聰明,也不是自己傻,因為老師的問題。這句話可能會得罪很多數學老師,但是我也不怕,本來就是這樣,先別急著噴我,看完說不定要感謝我呢!
回想一下我們的數學老師,是不是一臉的嚴肅,還有大多數戴著眼鏡,上課的時候課堂不敢大聲說話,看上去就很兇的樣子,一個眼神就能殺死人的節奏。
數學本來就是一系列無聊的符號數字,還有那像天書一樣的概念,跟我們的實際生活一點兒都不沾邊,雖然有一些老師還是用生活實例來教學,但是那都是生拉硬扯地,最后再加上老師無意間拔高要求,孩子怎么能愛上數學,害怕數學思考,害怕老師嚴厲的目光,害怕數學試卷發下來老師那吃人的表情。這能怪孩子學不好數學嗎?
別不信,先來測試一下:每個人3個本子,2個人一共多少個本子?不要懷疑,答案就是3x2=6(個),如果寫成2x3=6(個)老師肯定會打錯。
問題就出現了,老師教的3x2不能寫成2x3,后面又要死乞白咧地教3x2=2x3(交換律),這不是人為增加的難度嗎?
我們以前學的3個5就是5x3而現在還可以寫成3x5,教材人為地弱化了上面那種情況,兩個乘數交換位置都是一樣的,不要糾結其他。把這些前后矛盾的限制解除,師生都會得到解脫。
應用題現在我們叫解決問題,同樣地以為換個名字就聯系生活了。這個不做討論。
又來試試一年級的難度:8個男生,女生比男生少3個,女生有多少個?
同樣很簡單8-3=5(個)這是一年級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解決問題,但是呢,老師講課畫出圖,讓學生講8-3=5的意義。學生一臉懵b,老師瘋了,讓我們干什么?沒人回答出來,或者補習班的孩子就說了,8個男生可以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和女生一樣的部分,另一個部分是男生比女生多的部分。
這樣的課堂教學能提起孩子的興趣嗎?這種一眼能看出來的東西,非得整一個大人都整不清楚的意義出來,有什么意義?本來六七歲的孩子才開始接觸文字,這波操作下來,可能就好的同學能跟得上了,差的那種直接對應用題失去信心。
這些就是在課堂上,老師無意間為學生增加了學習的難度,讓本來就不是很有趣的教學活動更加的死板無趣。
為此我請教了很多老師,看了不少資料,總結了一套數學課堂方法,今天簡單分享一下,有機會再進行深入的探討。
數學課堂要摒棄老師為主的教學方式,重視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參與中感悟數學,激發興趣。
我都感覺好像不是很好懂,再用直白的話說就是說人話,說人能聽得懂的話。再說簡單點就是用孩子的語言來說話。那么來看一個例子:
有10只白兔,黑兔比白兔多6只,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多少只?
按照常規教學,肯定是找問題,找已知條件,分析數量關系,再列式解答列式解答。
這種方式把學生都教死了,每個人都是一樣的,怎么會讓學生提起興趣?
出示課件后,屏幕跳出一個小人,眨著眼睛對著同學們喊話,這時候請同學猜一猜他在喊什么?
一個孩子就學著小人的樣子:喂,同學們,你們要先把黑兔的只數求出來,不然就麻煩了。
我問道:為什么要先把黑兔的只數求出來呢?
孩子說:不先求黑兔怎么求一共呀?
一句話點破題目關鍵,同學們很輕松地完成了此題。我把黑兔比白兔多6只改成了黑兔比白兔少6只。
這時候班長跑上來也學著小人樣子說:同學們,多變少了,要當心呀,別上老師當了!
這節課同學們可認真了,整個課堂輕松活躍有趣,連那些差生都能聽懂。老師沒有強求同學說算理說方法,同學們卻自己掌握了。
只有把人為制造的難度降下來,讓數學真正貼近生活,數學才會簡單,學生才會喜歡。而不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
接下來再說一個例子:
有老師上課,問同學們,我們從一樓來到二樓走了幾層臺階?學生也是一臉懵b,看無人回答,又來一個我們花臺護欄有幾根柱子?還是沒人答得出來。
這些是不是生活,是不是很熟悉,為什么答不上來,因為沒有用心去關注和體驗。我們上課,老師巴不得把所有的東西都塞進學生腦海里,結果呢,學生沒有經歷這個過程,沒有去體驗,知道歸知道,無法應用,遇到問題不會解決,這樣會對學生感興趣嗎?數學能不難嗎?
敲黑板了:
我們數學教育應該是讓數學去適應孩子,而不是強行讓孩子適應數學,當然其他學科也應該如此。讓學習在愉快中發生,而不是機械的灌輸。
教學是面向全體學生,不應該千篇一律,人為為學生設限,拔高難度,不要把成年人的意識強加于學生。
只有孩子切身體會,去經歷過程才能把外在學習轉化為內在知識。
我是小李老師,一個不正經的正經數學老師。感謝你的點贊評論分享,關注我不定期分享數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