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地產周期下行的態勢,已經越發明顯。
從一個“切面”看,2020年以來,房地產新開工陷入負增長,2021年1至7月同比增長-0.9%,依然沒有“轉正”。
上一輪房地產新開工面積同比負增長的時段是2012年至2015年,其中,2013年階段性轉正。
和上一輪負增長的深層邏輯不同,這一次,調控政策越來越精細,限購、限價、“三道紅線”等一系列政策紛至沓來,房地產行業進入史上最嚴監管時代。
除了政策,城市發展的原動力也已經發生變化。截至2020年末,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3.9%,消費升級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熱潮,具體到房地產行業,更好的居住條件、更高的舒適度、更健康的生活、更智能的精裝、更好的物業服務和社區配套,乃至能留得住人的產業布局等,都是快速增長的消費需求,對房企來說,無一不是嚴峻考驗,但也可能是機會所在。
此前,房企致力于加速發展,用高杠桿、高成本的資金,拿地、蓋樓,靠規模贏得市場。換句話說,此前頭部房企向前進擊,依靠的是財務杠桿和主業核心優勢。
如今,在新形勢下,面對調控浪潮和行業波動,頭部房企需要更強大的綜合競爭能力,需要均衡高質量發展,方能行穩致遠。
可以說,這是頭部房企贏得未來的不可多得的有效途徑。
2020年,一家龍頭房企正式開啟公司“均衡高質量發展”的序章,且交出了全優“答卷”,它便是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01918.HK,以下簡稱“融創”)。
8月30日,融創交出了一份令業界矚目的中報:銷售大漲64.3%、收入上漲23.9%、每股盈利上漲8.7%,歸母凈利潤上漲9.4%;負債率持續下降、“三道紅線”指標穩步改善;國際信用評級全面提升。
如果說2020年之前融創的龍頭地位,來自核心優勢的發揮,那么,2020年及今年上半年,則是均衡高質量發展“淬煉”的結果。
融創的積極探索,重新定義了頭部房企的未來增長形態,極具參考價值。在房地產行業下半場,綜合能力強、均衡高質量,將是企業安全發展、長遠發展的“不二法門”。
核心優勢筑就護城河
成立之初,融創就堅持兩件事:做好產品與服務、深耕城市。經歷18年的打磨、沉淀,這“兩件事”成為融創在地產主業方面的核心優勢。
中報顯示,融創2021年上半年實現3208億銷售額,同比增長達到64.3%。在地產周期下行的趨勢下,融創能夠斬獲領先業界的銷售成績,第一把“殺手锏”無疑是位列行業第一的產品力。
繼摘得克而瑞研究中心、億翰智庫的產品力桂冠后,融創在今年上半年再次獲得中國指數研究院“房地產產品力優秀企業”第一名。
融創壹號院系作品實景圖
產品力“落地”之處,除了壹號院系、府系等明星產品系列,還包括桃花源系、雅頌系、九府宸院系、宜和山水系等中式產品系,一一成為高端市場的標桿之作。
最能彰顯產品力的,當屬融創對主流客群年輕化趨勢的精準把握。
貝殼研究院發布的《數字化居住:2021年新居住展望》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30個重點城市購房客群中30歲以下客戶占比達到26.5%。融創中國市場的調研數據也顯示,2020年已成交主業中,有三分之一是90后客戶,有近一半是85后、90后客戶。
重點在于,這些逐漸占據主流消費市場的年輕客戶,有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對生活空間的需求,都在房產消費中得到呈現,比如他們喜歡開放式客廳、青睞投影儀等娛樂設施、喜歡各種小家電、對顏值高和設計感強的裝置興趣濃厚等。
當眾多房企仍按照傳統思路打造產品時,融創已經對年輕客戶的多元新需求及生活場景,進行深入調研,并將調研成果應用在產品中。
融創陸續推動“I AM I” 產品年輕化創新,不斷升級戶型、社區、服務等各方面的功能,獲得市場和客戶的高度認可。已經落地的項目中,上海融創未來金融城、杭州萬融城、武漢公園大觀等項目,均成為市場紅盤。
杭州萬融城
融創另一個長期著力點,是深耕城市。
這一點,從銷售結構便可一窺堂奧。今年上半年,在長三角,融創完成1141億元銷售額;在西部核心城市、環渤海分別完成791億元、637億元。
上半年,融創還在多個一二線核心城市占據市場領先地位,20個城市的銷售額超過50億元。其中,北京、上海、蘇州等9個城市銷售額超100億元;在杭州、武漢,融創半年銷售額超過200億元——相當于一家百強房企的半年業績。
產品力與深耕城市相輔相成,經過不斷夯實,成為融創的核心優勢,為其筑就地產主業“護城河”,也為戰略升級打下堅實基礎。
均衡高質量發展贏未來
在高周轉、高增長的房地產上半場,融創憑借行業第一的產品力,與深耕城市的長期主義,躋身龍頭房企。
但在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出現階段性負債率偏高。很快,融創意識到資本結構的優化對公司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在2019年剛剛突破5500億元銷售大關的業績會上,孫宏斌提前布局:“調融資結構、降融資成本,拿地要拿對地方、拿對時間。”
重慶融創桃花源
正因如此,先于政策要求,融創毅然出手。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融創主動優化資本結構,努力降低杠桿。
2020年,融創正式拉開“均衡高質量發展”的序幕,順著優化資本結構的勢頭繼續縱深下去。
融創再次主動調整節奏,拿地金額僅有2019年的一半,“三道指標”連降兩檔至黃檔,融資成本持續下降,信用評級全面提升,業績全面增長的同時負債指標也得到改善。
到今年上半年,融創財務健康度進一步提升,凈負債率下降9.4個百分點,非受限現金短債比升至1.11,剔除預收款項后的資產負債率降至76%,“三道紅線”指標持續改善,加速邁向“綠檔”。
這種調整,為地產主業造就安全、平穩發展的資本和環境,也為地產主業之外的業務拓展提供了充足動能。
去年底,融創服務控股有限公司(01516.HK,下稱“融創服務”)在香港獨立上市,這有利于提升融創物業服務建立頭部企業的競爭優勢。
如今,融創服務交上首份中期成績單。上半年,融創服務營收33.2億元,同比增長85%;歸母凈利潤6.1億元,同比增長達154%。
融創文旅業績也迎來快速增長,多項目成功開業,冰雪業務影響力大幅度提升。
濟南融創文旅城夜游實景圖
這是因為,和地產主業一樣,融創文旅同樣擁有相當彪悍的產品力。具體來說,融創文旅擁有涵蓋文旅全業態、全產品線的專業化全產業鏈服務能力,圍繞產品、建設、運營三大專業服務體系,提供文旅項目獲取、規劃研策、投資諮詢、建設、運營、管理等全方位的產品服務。
正是得益于業界少有的覆蓋文旅全業態、全產品線的產品力,今年上半年,融創文旅營收26.1億,同比增長166%,經營利潤大幅提升至4.4億元,客流量7201萬人次,同比上升103%,濟南融創文旅城、桂林融創國際旅游度假區,杭州灣融創水世界等代表項目開業即受市場追捧。
不難看出,在均衡高質量發展之路上,融創從戰略到經營,都有一套與之匹配的方法論,即不管地產主業,還是“地產+”業務,既要有安全、穩健的基本面,也要精細化、高品質發展。
最近,在融創半年度會議上,這一“方法論”被升級為新的戰略發展目標——“更安全、更從容、更長期、更有價值”。
“四更”原則,不只是融創的探索成果,也是房地產行業下半場加速“淘洗”之時房企的生存哲學。從這個角度看,借助“四更”,融創重新定義了頭部房企的未來增長形態,極具行業參考價值。要在下半場贏得未來,均衡高質量發展將是真正有效的“解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