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史曉琪
9月8日,鄭州大學社會治理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采用“線上+線下”的模式,舉辦《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21)》發布會。
社會治理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以打造專業型、具有國際國內影響力的河南省社會治理智庫為目標,自2012年成立以來,以國家和區域社會治理的熱點問題以及河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重要關切為切入點,結合學術研究前沿理論,2014-2021連續出版了8個年度的《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該報告以“地方社會治理創新”為主題,以推動河南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目標,是目前河南省社會治理方面最為系統和權威的研究報告之一。
社會治理發展報告都有啥內容
《河南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21)》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為總報告,即“2021年河南省社會治理形勢分析與展望”,該報告從社會安全、矛盾化解、社會組織、公共服務、社會公平五個維度對河南省社會治理狀況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發現,河南省社會安全形勢整體平穩,社會矛盾化解穩中向好,社會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基本公共服務狀況不斷改善,社會公平狀況有待改善。
第二部分為“城市社會治理”篇,主要包括城市居民幸福感、居民獲得感、公共服務滿意度以及18市政府疫情防控應急管理狀況評價等,提出具體的對策建議。
第三部分為“鄉村振興”篇,主要關注了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我省脫貧縣預防返貧狀況、省轄市城鄉融合水平、農村公共服務供給等議題。
第四部分為“社會治理評價”篇,對河南省18市宜居度、營商環境、數字政府建設、綠色發展質量進行了評價分析,同時,聚焦了我省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兒童社會工作發展及生育支持服務供需現狀等議題,為促進河南省社會治理的發展提供了方向。
第五部分是“案例”篇,圍繞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踐探索,關注了開封市、南陽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分析了修武縣美學+六治融合、林州市三治融合、信陽市農村社區社區社會組織參與、濮陽市范縣農村扶貧車間等農村社會治理創新問題,聚焦了縣級政府治理能力、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綜合治理、矛盾糾紛化解等,在濟源、通許、汝州、項城等地的探索。
許昌濟源鶴壁最宜居
《報告》顯示,2020年河南省城市宜居度整體態勢持續向好,許昌、濟源、鶴壁位居前三名。
在各類影響因素中,疫情期間社區管控和服務滿意度對居民評價城市宜居度影響最顯著,其次為城市安全度和城市應對疫情能力,之后為城市危機治理水平具體體現的志愿服務工作。因子分析研究表明,環境、政治、社會民生是影響城市宜居水平的主要因素。
對于提升河南省宜居城市水平,《報告》給出了對策建議:后疫情時代,要更加注重政治文明建設提升城市宜居度,構建以數據為中心的政務公開制度體系,建設效能政府和擔當政府;完善以激勵為主導的政治參與制度體系,提升政治參與的廣度與深度,政府層面,可以建立以激勵為主導的公民參與的制度體系,公民層面,要營造公民政治參與文化,提升公民政治參與技能;繼續改善人居環境,建設低碳、綠色、和諧城市;關注社會民生,提升居民滿足感和滿意度,比如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堅持養老服務體系與產業的協同推進,提升社區醫療衛生水平、實現醫療資源“下沉”,加強對房產市場的監管、提升居住質量。
居民對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較高
問卷設計居民對于“您對本地總體公共服務的滿意度”問題,43.16%的被調查者認為“比較滿意”,20.30%的被調查者認為“非常滿意”,居民對于公共服務的總體滿意度較高。
在教育服務、就業服務、醫療服務、養老服務、公共交通服務方面,被調查者對于公共交通服務的評價最高,認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達到74.47%,其次是教育服務,認為“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為66.36%。
居民對社會保障的滿意度也比較高,對城市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水平總體呈上升趨勢,但在養老與就業服務方面仍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與疫情前相比,河南省居民幸福感總體保持穩定
本次疫情防控數據中,全國幸福感總體得分為76.08分,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感總體得分為75.98,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總體處于中上等水平。河南省城市居民問卷調查中,選擇“比較幸福”的所占比重最大,為47.6%,幾近總體調查人數的一半。
與疫情前相比,河南省居民幸福感總體保持穩定。數據中認為疫情前后幸福感“沒有變化”的居民占比為48.4%,24.1%的居民認為他們的幸福感在疫情防控期間“略有提升”,8.7%的居民認為他們的幸福感在疫情防控期間“大幅提升”,僅有17%和1.8%的居民認為幸福感“略有下降”和“大幅下降”。這說明此次疫情防控工作總體比較成功,體現了政府工作的有效性和及時性的同時提升了人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
生育支持服務體系還需優化
自2016年至今,全面二孩政策實施至今已經5年有余。在此期間,河南省出生人數數量持續下降,2020年出生人口相比2019年和2016年分別減少了20.88萬人和43.49萬人。在生育限制政策放寬的背景下,只有建立全方位的“生育支持”服務體系,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才可能提升生育水平,進而從根本上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
調查發現,育齡人群的孕期保健服務供給水平有待提高,僅有約50%的育齡婦女享受免費孕前優生檢查服務,育齡人群的產后健康服務供給不足,育齡婦女產假期間工作福利降低,育齡人群對社區托育服務的需求較高,全托和半托機構需求較大。
在優化河南省生育支持服務體系方面,《報告》建議整合現有碎片化的生育服務,構建女性生育全過程服務鏈條;增加高質量的托育機構供給,構建多元完善的托育服務體系;擴大生育津貼覆蓋范圍,重視稅收政策的生育激勵作用;搭建托育服務機構公共交流平臺,提升托育服務供給質量;完善勞動就業政策,保障女性勞動就業權益。
編輯: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