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智能駕駛座艙言之者多,親歷者少。相對于DMS和OMS而言,IMS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本文就此展開介紹,作者就其親歷項目介紹智能座艙監測系統DMS的核心功能、硬件系統、算法引擎的處理邏輯。一起來看下。
DMS,即Driver Monitoring System,監測對象為Driver(駕駛員)。
OMS,即Occupancy Monitoring System,監測對象為乘客。
相對于DMS和OMS而言,IMS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In-cabin monitoring System即汽車座艙的智能視覺監控系統。通俗來講,IMS既包括DMS、OMS,也包括FACE ID、手勢識別、體征監測、遠程監控等。下面我詳細介紹一些我對IMS認識。
智能座艙言之者多,親歷者少。本篇繼續從我自己親歷的項目中,去介紹DMS的核心功能、硬件系統、算法引擎的處理邏輯。在不違反商密的前提下,盡量開放一些具體的真實資料,希望能幫助到一部分人。
一、DMS駕駛員監測
隨著國內兩客一危的強裝要求以及DMS成為Euro NCAP五星安全評級的關鍵要素,而且是必要條件,這兩年很多公司開啟了DMS供應服務,不過鮮有盈利,但DMS已經成為新車型的標配功能。
1. DMS核心功能介紹
DMS的核心功能只有三個,疲勞監測、分心監測、危險行為監測。
疲勞監測:行車過程中,攝像頭對駕駛員的閉眼和打哈欠行為行進行采樣;DMS結合行車時間、行車速度等因子,來判斷駕駛員是否疲勞和疲勞等級。系統根據疲勞等級,發對應的警告給駕駛員,如聲音警報、語音警報、安全帶收緊、儀表警報等。
分心監測:行車過程中,攝像頭對駕駛員的視線偏移、及人臉角度偏移進行采樣;根據偏移的角度閾值,進行判斷;觸發偏移閾值開始計時,根據時間長短來判斷分心等級,并給予相應的提示,如聲音警報、語音警報、安全帶收緊、儀表警報等。
危險行為監測:危險動作檢測包含駕駛員抽煙、打電話、飲食等行為。
2. DMS的實現原理
(1)系統架構介紹
(2)算法引擎處理邏輯
① 疲勞駕駛、分心駕駛檢測的邏輯
② 危險行為檢測的邏輯
DMS產品經理還需要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攝像頭。系統必須提供高質量的圖像,以便在夜間、隧道或惡劣天氣等低光照條件下進行可靠的視覺處理。
所以DMS對攝像頭的參數有一定的要求,從而對主機芯片也提出了要求,在規劃座艙產品時,一定是統籌考量的。下圖提供了圖像性能的維度,可供參考。
第二,安裝位置。攝像頭的位置具有靈活性,可以安裝在任何地方,包括儀表盤、方向盤柱、左右側A柱或內后視鏡。
其中正對駕駛人臉角度的轉向柱和儀表盤位置,是效果最好的,A柱其次,艙內后視鏡也勉強可以。
第三,DMS可以獨立設計,用自身的ECU,也可以集成到更大的集群或信息娛樂ECU中。
不論是自身獨立ECU還是復用其他系統ECU,總算力成本是差不多的。由于DMS解決方案可以鏈接到功能安全關鍵的ADAS和自動駕駛功能,可能還需要額外的系統評估和ASIL認證。
本文由 @賽博七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