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城市化發展,人口老齡化逐年加重,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了2.54億人,人口占比18.7%,65歲以上的人口達到了1.906億元,占比13.5%,也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確實日趨嚴重,人口結構也發生了變化。應該預計在十四五期間,還會增加4000萬,同時適齡人口將減少3500萬,老齡化將會越來越嚴重。那么隨著社會結構變化,涉及到的養老問題可能也越來越突出,也是大家十分關心的問題。
而最近一段時間,網上流傳的一張退休人員的“十級表”火了起來,引發了大家的熱議,而且最后一級和最高級相差將近200倍,這張表格的根據是哪來的也無從考核,把退休人員養老金簡單粗暴的劃分為十個等級,最多的年收入100萬以上,最低的退休只有收入5000元,竟然相差這么多,相信大家在網上也看過這張表,相信大家看到這些數據以后,是不是很吃驚?同時大家也會在想為什么差距這么大呢?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下面我們來具體的了解一下?
從這張十級表中可以看出,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檔次來分析:
第一就是九級—十級年收入在1萬以內,這部分老人應該就是參加新農保的退休人員和城居保的人員,由于城鄉居民社保是在2014年合并而來的,大家都是按照最低檔繳費,他們的養老金待遇比較低,他們只是發放基礎養老金,在2020年末,領取基礎養老金的人當中有1.6億人,人均在162元左右,那么參保最高檔的5000元,每月也就500元左右,而北京已經達到了850元,上海每月達到了1200元,也就是每年在1萬元左右。
第二就是第七級至第八級,在1萬至5萬元之間,這部分人占據很大的比例,一般來說,靈活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在1500元左右,參保的年限長的也不到3萬元,而每年3至5萬元之間,也就是說每月平均工資在3000元至4000元,每年的養老金就在三五萬元之間,所以從這個表格可以看出養老金應該是企業人員的養老金相比要多一些。
第三就是第五級和第六級之間在5萬至20萬之間,也就是工資在5000至1.5萬之間,也就是比較高的等級,這些人都為機關事業單位的人、一些外企人員,他們的工資水平也就達到了很好的生活水平,能達到有保障也是幸福感滿滿的,他們的養老金會有結余給兒女子孫提供補助。
第四就是四級在20萬和30萬之間,這些人可能不單單是退休工資的收入,可能還有其他收入。比如房產出租或者是商業投資的回報等等,也算是達到了財務自由了。
第五就是一級—三級30萬至100萬之間,這些人的收入在30萬以上,這些老人的生活肯定是沒有壓力了。早已經實現了財務自由,而且生活也是非常自由,自由自在的沒有壓力,真的是達到了依靠養老金能夠為子孫提供更多的幫助。
真的有依靠養老金年入百萬的退休人員嗎?每年能領三五十萬的養老金倒沒有聽說過,但不代表沒有。如果有那么高的養老金可能這個部分錢不能稱之為養老金或者退休金,可能是自己每月有其他的進賬。比如像生意進賬、房產出租,生意投資啊,隨著年齡的增長,所以稱之為養老金。
這張養老金表格分為十級,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差距,要知道每月有上萬元的收入的人并不多,占據大部分的應該是為2000至4000元之間,而實際上養老金的差距大,除了分機關事業和企業之外,還有養老繳費年限有關,還與所在地的社平工資有關,那么你對幾張十級表格怎么看,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點評一下,謝謝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