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2021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啟動,太原入圍。什么可以稱作幸福感?幸福感,可以是一種滿足與安全感;也可以是一種舒服與自豪感;還可以是一種期待與向往感;幸福感,還可以是明天比今天更好,那么太原人的幸福感到底源自哪里?
NO.1
太原人戀家,不舍的是那份“天然的安全感”
左手一指是太行,右手一指是呂梁,中條山橫亙于南,外圍則是萬里黃河(天然的“護城河”),這就是有著表里山河之稱的山西,而太原,則是這表里山河的“中心”。山河圍城,土地肥沃,自給自足,據守一方,這是太原天然的地理優勢,也是歷史上多少帝王建城的“天選之地”,這便是“龍城”的由來,恰恰是這份“天然的安全感”,讓太原人戀家,讓不少山西人足不出晉。
▲太原地形圖
NO.2
太原很宜居,會呼吸的花園城市,幸福感在飆升
央視財經一年一度的《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發現,2020年,在針對城市的20多項滿意度指標中,人們對“公園、綠地”的滿意度最高,占比高達63.30%,而太原穩居全國第一!
近年來,太原市生態狀況明顯好轉,人居環境明顯提高。截至2020年底:
◎園林綠化覆蓋面積15840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4%;
◎園林綠地面積14004公頃,綠地率達到38.9%;
◎公園綠地面積4716.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25平方米;
◎已建成綜合性公園53個,專類公園12個,帶狀公園7個,社區游園58個,街頭游園(廣場)309個,街旁綠地260塊。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
▲太原汾河公園
NO.3
太原人很會吃,太原城里的老味道真擰了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太原人會吃的程度不亞于其他城市。晉菜有5個風味,其中第一味便是太原菜,其他4味是晉南、晉北、上黨、五臺菜。太原菜匯集壽陽、榆次,祁縣、太谷等地的烹調技藝,吸收京、魯、豫、滬、川等南北各地菜肴烹調之長,逐步形成了一套有獨特地方風味又有廣泛適應性的菜系。代表名菜有:“頭腦”、“過油肉”、“糖醋丸子“、“山西燒鴨”等。
▲糖醋丸子
當然說到太原人的日常飲食,一碗面是少不了的存在,刀削面、大拉面、刀撥面、剔尖、搭面、撥魚、揪片、貓耳朵、擦面、河漏、打鹵面、油潑面、片兒湯、沾片子等萃集,再配上一頭蒜,一大勺陳醋,die的真美了。
▲太原打鹵面
▲太原東湖醋園
太原也是“小吃的天堂”,沾串、炸串、蕎面灌腸、百花稍梅(燒麥)、羊雜割、老鼠窟元宵、雙合成點心、六味齋醬肉、豌豆糕、醪糟湯、老豆腐油條、丸子湯烙餅等等,市井味兒十足,精致范兒也不缺。食品街、義井小吃市場、老軍營、桃園二巷,都是太原人夜生活的“大本營”。
▲食品街
NO.4
太原人“玩的開”,在家就能玩轉春夏秋冬
一年四季,太原人可以駕一輛車玩轉龍城。春天的櫻花要到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去觀賞,這個華北地區最大的櫻花園,盛景不輸日式櫻花;夏天要看海,要到晉陽湖去“看海”,這里的陽光沙灘帆船,仿佛去到了三亞;秋天要上山賞紅葉,崛圍山的紅葉是古晉陽八大景之一,看紅葉咱太原人不需要跑到北京香山;冬天白雪紅墻最是動人,在晉祠一樣可以拍到想要的“故宮風大片”。
▲玉泉山城郊森林公園-櫻花
▲晉陽湖帆船
▲崛圍山紅葉
▲晉祠雪景
一年四季,太原人在一條旅游公路上就可以完成打卡。2020年6月投入使用的東西山旅游公路,200多公里的路程串聯起了100余處觀光景點,一季一旅途,太原的四季變幻盡收眼底。
▲太原東西山旅游公路
一年四季,太原人可以在一條濱河自行車道上看遍汾河的美。短途騎行,不僅能欣賞周遭的美景,更是達到了市民日常健身的需求。
▲太原濱河自行車道
NO.5
太原人“有點傲”,龍興之城有底氣有未來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古城,積淀了豐富而燦爛的文化遺產。晉祠園林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凌霄雙塔是中國雙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龍山石窟是中國最大的道教石窟;天龍山佛首回歸,再次驚艷全國;蒙山大佛可與樂山大佛相媲美;崇善寺、多福寺、凈音寺、竇大夫祠都是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狄仁杰文化公園、中華傅山園、晉商博物館,無不印證著太原是個人杰地靈的寶地。這里是太原,是唐堯故地,是戰國名城、太原故國、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故里·······,這都是太原人的“底氣所在”,出去喊一聲,咱龍城太原,人才輩出,晉韻十足。
▲晉祠圣母殿
▲天龍山佛首回歸山西太原
▲竇大夫祠
太原,亦是一個時尚“網紅”都市,是一個看的見未來的“錦繡之城”。悠悠汾河穿城而過,太原因水有了靈氣,因橋而有了詩意,太原的橋可是城市大片刷屏的“大戶”;2021年稱霸太原南北的兩大“網紅”,無疑是太原古縣城和太原方特,好逛好玩好嗨森;山西博物館的鳥尊雪糕成為了這個夏天的新寵;長江美術館成為了太原的文化新地標;清晨公園里的戲曲聲,夜晚晉陽湖上的實景演出······,太原”很紅很有戲“。
▲太原方特
▲鳥尊雪糕
▲太原長江美術館
太原人的幸福感來源,太原人的”戀土情結“,答案應該顯而易見了,在太原守下來,留下來,穩下來!
來源:山西文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