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張愛玲的《童言無叟》,其中有這么一段話:“生平第一次賺錢,是在中學時代,畫了一張漫畫投到英文《大美晚報》上,報館里給了我五塊錢,我立刻去買了一支小號的丹祺唇膏?!?/p>
以公關這一行當為業(yè)的我,自然而然就丹祺唇膏產(chǎn)生了興趣,心想還有啥是我不知道的化妝品,得要了解下,或許對于日后的工作有所借鑒。
現(xiàn)代性的開端起于西方,那么對于化妝品行業(yè)也是如此。歐美的化妝品工業(yè)開始于 18 世紀后期,并在 19 世得到了迅猛發(fā)展。其中比較著名的化妝品公司有美國林文煙、美國旁氏、法國妙巴黎等等。
19 世紀 50 年代上海成為中國首批條約口岸城市之一,逐漸形成了以對外貿(mào)易為主的經(jīng)濟框架。外國商品源源不斷地輸入進來,打開了國內(nèi)化妝品的市場,也逐漸改變了本土化品自給足、自產(chǎn)自銷的現(xiàn)狀。
洋貨化妝品最早由洋行代理銷售。19 世紀 60 年代以后,洋行大量涌入中國,由于航運業(yè)的發(fā)展與電信的變革,洋行中洋貨化妝品的銷售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
這一時期,拍賣成為主要的銷售方式,并在上海風行一時。洋貨化妝品的拍賣信息會不時刊登在《上海新報》上。其中,拍賣信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是香水。可以說,香水是最早成功打入中國市場的洋貨化妝品。
除拍賣外,洋行也會采用批發(fā)或零售的方式銷售化妝品?!渡虾P聢蟆飞峡堑漠敃r的洋行廣告說:「元豐洋行啟啟者苓行今有頂上等好香水名福利達水(Florida Water,為林文煙公司出品的著名花露水,筆者按)出售,或擦在頭發(fā)上或手巾上或滴入洗浴水內(nèi),無所不可。貴客欲買者,請來面議也,特此布聞。」
19 世紀 80 年代以后,一些經(jīng)營進出口貨物的內(nèi)貿(mào)商號如布號、鞋號、茶號等都有洋貨化妝品出售。此外,外商藥房與華商西藥房也都經(jīng)營洋貨化妝品。這一時期,進入中國的洋貨化妝品主要是對衛(wèi)生有益的牙粉、香水及具有藥用功能的護膚類化妝品如花露水、雪花膏等。
19 世紀未 20 世紀初,隨著國門進一步被打開,國外化妝品公司開始有意開拓中國市場,藥房所出售的西式化妝品品種較之前大為豐富,民眾則處于對各類化妝的觀望期。
所以此時的化枚品廣告多借「衛(wèi)生」「健康」等元素來吸引對洋貨功效抱有期待的消費者,廣告中采用的女性形象也往往傾向于成熟型的,故吉布森女孩作為一種標準的女性美形象,經(jīng)復制和加工后,用在了大量的化妝品廣告畫中。
20 世紀初至 20 世紀 20 年代,現(xiàn)代意義上的化妝品(如唇膏、眉筆等品類)逐漸開始被大量進口,外國化品企業(yè)與中國市場進入磨合期。所以在廣告的設計上轉(zhuǎn)向中國本土化,開始有意識地設計符合本地消費者審美喜好的廣告,東方古典女子形象被引入化妝品廣告中。
化枚品的主要消費者是女性,不過當時接受教育的女性數(shù)量有限,采用典故中的女子形象做宣傳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一來引用典故,能夠引起中國人的好感;二來可以幫助并無多少西方文化基礎的女性更加便捷地了解產(chǎn)品的功效,方便推銷。
近代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花露水都不是用來驅(qū)蚊止癢的,而是被婦女們當作香水來增添自己的魅力的。
民國初期,美國品牌林文煙在我國的沿海一帶風靡一時。后來,雙妹花露水和明星花露水漸次崛起,成為淑女的象征。
其中,雙妹是香港廣生行的產(chǎn)品,「嘜」在粵語里面是「mark」的意思,「雙妹嘜」也即雙妹牌。明星牌花露水則由上海中西大藥房研制,這種獨特的玫瑰麝香型花露水一經(jīng)上市就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并以一種后來居上的姿態(tài),打破了洋花露水在我國的壟斷地位。中西大藥房在獲得豐厚利潤后,投入巨資創(chuàng)辦上海明星香水廠,專門生產(chǎn)明星牌花露水。
民國時期的花露水包裝瓶的造型設計在整體上不如香水那樣多姿多彩。但作為花露水包裝重要組成部分的玻璃瓶瓶貼,因其圖樣設計小巧精美、色彩搭配鮮艷奪目、人物造型優(yōu)美多姿而讓人愛不釋手,非常值得收藏與研究。
雪花膏是晚清、民國時最流行的面霜類型,因吸收性好,涂在臉上會像雪花一樣迅速消失,故名雪花膏。雪花膏價廉物美,是中國規(guī)?;a(chǎn)最早、使用人群最廣的化妝品之ー。
民國時期,市面上的雪花膏品牌很多,國貨有雙妹、友誼、百雀羚等,洋貨品牌則有迪安、夏土蓮、妮維雅等。其中,夏士蓮原先是英國倫敦威廉大藥廠生產(chǎn)的,后來被賣給了上海聯(lián)合利華,于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停產(chǎn)。妮維雅是世界上第一款長效潤膚露,該品牌一直存續(xù)至今。
1895 年,美國旁氏雪花膏的誕生和迅速走俏,使雪花膏成為當時護膚品的代名詞。十年之后,以香港廣生行的雙妹牌雪花膏為先驅(qū),一批國貨護膚品問世,雅霜便是其中的代表。
1912 年,范和甫創(chuàng)設大陸大藥房,直接從事國貨化妝品——雪花膏的生產(chǎn),并將其命名為「雅霜」。
雅霜在吸收西方化妝品工業(yè)成功經(jīng)驗的同時,也有著自身的特色。它是桂花香型,集德國名貴桂花和印度進口檀香于一體,而且質(zhì)量穩(wěn)定,因此在國貨化品中獨樹一幟,后來還出口東南亞乃至歐美等地,一時有「無雅不成店」的說法。
在三四十年代,城市的街頭到處都能看見上海女人雪花膏的廣告。那時,精打細算的女人會把用完的雅霜瓶子留到第二年冬天,然后到百貨公司去買散裝的雪花膏,這樣就有了雅霜長用不竭的感覺。當紅明星白楊也在廣告上說它「最為愛美仕女之妝臺良伴」,可謂撥動了許多愛美女士的心弦。
當然,以上也只是民國化妝品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些品牌對于市場、消費者的分析可謂是鞭辟入里,值得我們?nèi)W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