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榆林地區限產目標
榆林《2021年度能耗雙控目標》任務下達通知,明確提出2021年榆林市能耗總量控制在3937萬噸標準煤以內。其中三季度能源消費量控制在3558.4萬噸以內,9月能源消費量控制在140萬噸標準煤以內,具體能源消費量控制標準如下:
通知中明確提到,確保三季度單位GDP能耗下降2%,四季度能耗降低3.2%目標任務,每月規模上工業能源消費要控制在300萬噸標準煤左右。其中在主要調控措施中提到“兩高”企業實施降低生產運行負荷,確保9月份限產50%。
此輪能耗雙控升級,矛頭直逼煤化工企業,榆林作為我國煤化工企業要地,其中涉及PP企業包括神華榆林30萬噸/年、中煤榆林30萬噸/年、延長中煤榆林能源化工100萬噸/年PP裝置,這些煤制裝置基本都有企業內部配套上游裝置,但受能耗雙控政策影響,當地煤炭及煤制甲醇等企業負荷下降,短期煤制PP暫時影響力度不明顯,但長期受原料供應緊缺、價格高位,煤制PP成本壓力將再度升級
目前煤制PP成本已經進入歷史新高狀態,2021年1-9月平均成本8181元/噸,同比去年同期6135元/噸漲幅33.35%。在能耗雙控影響,動力煤價格連續飆漲,已經給煤制企業當頭一棒,煤制企業利潤已經進入萎縮嚴重時代。成本優勢暫時已經成為過去,目前煤制企業1-9月平均利潤維持在304元/噸,同比去年同期(1264元/噸)降幅75.95%。作為煤制企業無論是從成本面考慮還是從能耗雙控方面分析,減產降負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來自于隆眾資訊)
另外,現在“雙控”的方法實際上還是限制標準煤,也就是要通過控制煤的發放量來實現碳排放的目標。
02限產化工企業名單
根據榆林地區的限產,化工企業名單如下:
03期貨上漲幅度十分迅速
從上漲的速度來看,塑料L與PP確實受到資金方面的推動,尤其是以中信席位與永安席位的資金大力買入,引發價格急漲,或許商品量化資金現在體量太大,會進一步加大市場的波動。
而且,量化資金最近非常流行,證券市場成交量也是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下面塑料L的價格上漲的速度大于PP,符合產業面的邏輯。
如果看一下周線圖,PP的價格上升過高,可能持續性存疑,而且市場還沒有考慮到今年600萬裝置的新投產,現在市場的焦點主要還是在供給端的邏輯。
一般行情上漲最好是小碎步上漲,如果上漲過于急速,可能說明主力資金不想打持久點,這一點葛大爺是深有體會的:
04為什么現貨企業不認可
今年大部分產業客戶的與期貨市場的邏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2201合約的塑料L與PP都是主力合約,而且主力合約是在走預期的故事。
一個正常的上漲市場應該是現貨上漲---基差走強----期貨拉漲,并且現貨漲得幅度大于期貨,即所謂的基差走強--市場呈現反向市場結構,英文名叫back結構,這種上漲產業才比較理解與接受。
但是,今年上述傳統的理論在很多情況下已經失效,資金面似乎對于結構并不感興趣,資金面主要還是以短期交易為主。
我們看一下PP的價差結構:
在PP與塑料L大漲的過程中,代表現貨的近月反而走勢低于遠月,市場實際上在交易預期,而大部分產業客戶是盯著現貨看期貨。
但是,金融的邏輯是遠月期貨預期拉著現貨走,產業界與資金派的邏輯是不同的,分歧就產生了。
05機構觀點
下面分析來自于中信期貨研究報告,內容如下:
陜西榆林“雙控”政策落地 9 月 13 日,榆林發改委 2021 年 272 號文發布了“關于確保完成 2021 年度能耗雙控目 標任務的通知”,通知將對重點用能企業實施限產、停產等調控通知,多家聚烯烴企業處于文件名單中,面臨限產。
政策影響分析:聚烯烴單月供應減量2-3%,2020年榆林原煤產量超5億噸,占全國產量13%,排名地級市原煤產量第二,僅次于鄂爾多斯,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煤化工生產基地。位于榆林市的煤制烯烴企業包括中煤榆林、延長中煤榆林、神華榆林、長慶榆林,一共4家,涉及產能見下表。
此次這4家企業均在發改委限產名單中,限產幅度規劃為50%,時間尚不確定。根據文件中9月份能源消耗量控制在140萬噸標準煤以內,第四季度每月規上工業能源消費控制在300萬噸標煤左右”的表述,以及全運會正在召開的背景(榆林煤礦已因此停售,我們傾向于 50%的高限產力度9月會較嚴格執行,10月后存在放松的可能。
假設上述企業全部按照發改委文件執行50%的高力度限產,單月減產量PP7 萬噸、PE9萬噸(其中LLDPE3.8萬噸),占單月表觀供應2-3%,影響幅度 PE/LLDPE稍大于PP。
政策是否會進一步擴散?
陜西其他地區、寧夏、新疆有涉及風險 陜西、內蒙、寧夏、新疆是國內煤制烯烴企業主要所在地,內蒙上半年雙控已雙綠燈達標,在榆林落地后,陜西其他地區、寧夏、新疆是未來可能受雙控影響的地區。
大漲反映雙控擴散預期,需求疲軟上漲或不具備持續性 宏觀數據與微觀調研均反映聚烯烴下游消費疲軟,考慮到疫情對需求的負面沖擊未散, 以及四季度上游新產能投放預期,即使寧夏執行與榆林一樣的限產,但時間只有一個 月的話,供需預期仍難令人樂觀,除非雙控長時間持續。
大漲是在放大未來限產擴散的不確定性,有過分炒作之嫌,但短期證偽有難度,9 月需求雖弱供應卻也不寬 松,現實矛盾有限,因此沖高回落是中線大概率結果,但短期仍需謹慎高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