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呀,昨天上班大家一起吃飯時突然飄來一股惡臭,瞬間雞皮疙瘩布滿全身一起,原來一小伙伴正在吃屎。。。呸呸呸,是在吃螺獅粉,還吃的津津有味,邊吃邊說真好吃你要吃嗎,我立馬拔腿就跑。呵呵這就一小插曲,其實還有很多這樣又臭又有人喜歡的食物,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我給你介紹介紹吧。
NO.1臭豆腐
臭豆腐(Stinky tofu)是中國傳統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的特點。網上說了很多各地的臭豆腐的不同,在我看來無非就兩種長沙黑黑的臭豆腐和其他地方炸的金黃的臭豆腐[奸笑][奸笑][奸笑]
炸的金黃的臭豆腐
長沙黑黑的臭豆腐
NO.2臭腐乳
臭腐乳在北方他們也叫臭豆腐,而在南方我們叫臭腐乳。臭腐乳一直以來就有‘東方奶酪’之稱,喜歡臭腐乳的人不在少數。臭腐乳是安徽當地的小菜,先是把豆腐切成小塊放在缸中用鹽腌著,多日后豆腐變成青色、散發陣陣臭味,吃起來卻耐人尋味。據說,當年王致和臭豆腐傳入宮廷御膳房后,成為慈禧太后很喜歡的一道日常小菜,還賜名“御青方”(我去下衛生間[吐][吐][吐])
王致和臭腐乳
NO.3臭莧菜梗
臭莧菜梗是浙江寧紹平原地區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名菜,寧波三臭之一。色澤亮麗,色綠如碧,清香(臭)酥嫩,鮮美入味,助消化,增食欲,最宜下飯。(我是聞了食欲都沒了[吐][吐][吐])
臭莧菜梗
NO.4臭冬瓜
臭冬瓜是浙江寧波的地方傳統風味名菜,寧波三臭之一。它風味獨特,奇香(臭)味美,健脾開胃,老少咸宜。(我就不宜[吐][吐][吐])
臭冬瓜
NO.5臭菜心(臭芋艿蓊)
除了臭莧菜梗、臭冬瓜外寧波三臭里還有一臭就是臭菜心,寧波有句俗話叫“走過三關六碼頭,吃過奉化芋艿頭”這芋艿可是樣好東西,而臭菜心就是脫胎換骨后的芋艿梗也就是臭芋艿蓊。
臭菜心
NO.6臭鱖魚
臭鱖魚又名臭桂魚,是安徽省徽州地區的一道傳統名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該菜品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區(徽州即現黃山市一帶),初次見到的人大多不敢下筷,因為鱖魚發出的似臭非臭的氣味,叫人有點擔心。(反正就是臭[吐][吐][吐])
臭鱖魚
NO.7螺獅粉
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的特色小吃之一,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是柳州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但對于我來說就一個字,臭[吐][吐][吐])
螺獅粉
NO.8豆汁兒
豆汁兒是老北京獨具特色的傳統小吃,根據文字記載有300年的歷史。豆汁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淀粉濾出制作粉條等食品后的剩余殘渣進行發酵產生的,具有養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豆汁兒配焦圈是絕配(豆汁味其實就是泔水那種酸臭味[吐][吐][吐])
老北京豆汁兒
NO.9霉千張
霉千張是紹興市上虞松廈鎮的著名特產,百年崧廈霉千張,乾隆美譽傳天下,“霉”是上虞菜中的一大特點,那股咸鮮中帶著稍許臭的味道,讓喜歡吃的人簡直欲罷不能。崧廈霉千張歷史悠久,聞著霉臭,吃著香糯,帶著一種奇特的氣味,它以鮮潔、清香(臭)、素淡而聞名,是豆制品中的佳品。(干嘔[吐][吐][吐])
霉千張
NO.10臭面筋
臭面筋為武漢特色咸菜之一,聞上去奇臭無比,吃起來卻味道鮮美異常,武漢人基本上都吃過,很多外地人到武漢后也點名要嘗嘗臭面筋的滋味。(打死我也不吃[吐][吐][吐])
臭面筋
NO.11牛癟
牛癟,又被稱為“百草湯”,是黔東南地區獨特的一種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愛,被黔東南少數民族視為待客上品?!芭0T”的制作工序復雜,人們將牛宰殺后,把牛胃及小腸里未完全消化的內容物拿出來,擠出其中的液體,加入牛膽汁及佐料放入鍋內文火慢熬,煮沸后將液體表面的泡沫過濾后食用。氣味在烹調前是臭草的味道,但烹調過程中是牛糞的氣味,吃飯后是苦味道。說實話,銷售其實很不錯,但在生產過程中,臭味好多人適應不了。(制作時的味道就像煮牛糞[吐][吐][吐])
牛癟
NO.12毛豆腐
毛豆腐也叫霉豆腐,徽州名菜,其誕生的故事多與明太祖朱元璋的經歷有關。豆腐切塊后發酵長出寸許白毛,就是毛豆腐了,一般吃法是油煎成兩面略焦再紅燒,也可以油炸、火焙或清蒸。而古徽州最有情趣的吃法,是向街頭走街串巷的貨郎買上一份毛豆腐,澆上香油,淋上辣椒糊,就著油鍋邊吃邊聊,既鮮美可口,又獨具風味。毛豆腐并不是真的臭而是因為發酵長毛了而“臭”名遠揚。
毛豆腐
以上都是國內臭臭美食,你還是那些臭的美食,來評論區探討探討[呲牙][呲牙]一想起那股酸爽的臭味忍不住要干嘔[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