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你,又將要獲知一條健康的知識
推薦長按點贊和收藏,方便回看和分享給你愛的人。
正文
如果家中有癌癥晚期的家人,你會選擇堅持還是放棄?
前段時間,有位讀者發來私信,表達了她現在遇到的困境:
5年前,我母親檢查出了卵巢癌,當時就進行了卵巢癌根治術。但之后幾年,就復發了兩次,做了共計15次化療,前不久檢查發現又復發了。
醫生建議,我們可以嘗試下放療的方法,但具體會有怎樣的效果,也不能打包票,可能也只是勉強維持著生命。
這些年來,為了治療母親的病,家中所有的積蓄都花光了,我和爸爸都欠了一屁股債。弟弟很爭氣,今年考上了一本,但為賺錢給母親治病,決定放棄讀大學,跟叔叔去廣東找工作。
雖然我知道,我不應該有這種想法,但我捫心自問已經竭盡了全力,我們的人生也被逼上了絕路。
我想問問,如果母親同意不再治療,我應該尊重她的選擇嗎?
如果是你,你會如何選擇呢?
一、癌癥晚期,是否還有必要治療
對于癌癥患者和家屬來說,最怕聽到“晚期”兩個字,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癌癥晚期”就相當于被判了死刑。
因為癌癥晚期,就可能意味著,癌細胞已經擴散和轉移,哪怕繼續治療也只能茍延殘喘、家庭要花更多的錢、患者要遭受更痛苦的折磨……
很現實地說:是否還有必要治療癌癥晚期,取決于3個方面:
第一方面,有沒有錢。
貧窮不僅會限制我們的想象力,還可能限制我們的生命。
富裕的癌癥患者可以選擇更優質的醫院、更專業的醫生和更先進的治療,存活下來的機會也更大。
而窮困的癌癥患者呢,即使預期治療效果很好,面對天文數字般的醫療費,可能也不得不放棄,更別說是癌癥晚期的了。
第二方面,是否能治愈。
有些晚期的癌癥,即使投入再多,可能也回天乏術。
但也有些晚期癌癥,依然有治愈的可能,比如淋巴瘤、睪丸癌等。況且,現在的醫療水平在漸漸地提升,不斷有新藥被開發出來。
如常見的乳腺癌、肺癌等高發癌癥,即使是晚期,只要通過綜合性治療也可能實現長期帶瘤生存。
第三方面,患者對待死亡的態度。
不同的人對死亡有不同的態度:有的患者會看得開,心態比較坦然,不希望自己再受治療的折磨,會選擇放棄治療,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日子,帶著尊嚴離開。
有的患者則認為,生命不可以重來,又只有一次,只要還有一絲希望,都要努力地活下去。
他們會到處求醫,嘗試各種治療方法,雖然最終也可能延續了生命,但也會精疲力盡。
二、病人臨終前,會經歷什么?
生命有開始,自然也有終結,每天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
如果癌癥晚期患者,能夠安詳地離開,無疑是個美好的結局。
然而現實是,在最后的日子里,大多數癌癥患者,會因為過度治療或治療不足,哪怕到離開的最后一刻,也沒有得到解脫。
臨終期,并不是指死前簡短的幾分鐘或幾個小時。
病人的臨終期普遍可以短到24小時,但也可能長達10-14天的情況。
病人在臨終前會出現一系列征兆,如果家屬能及時發現,就可以盡可能地幫助病人,減輕痛苦,讓他從容、寧靜地走向終點。
病人臨終前,通常會出現4大征兆的有:
1.發熱
全身反常性發熱,但發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功能性發熱、細菌或病毒感染等。
2.疼痛
病人臨終前常見的征兆就是疼痛,尤其是癌癥晚期患者。
腫瘤會浸潤和破壞正常的細胞組織,從而壓迫鄰近的神經根,阻礙血液回流,浸潤骨和骨膜,引起患者的劇烈疼痛。
3.臨終喉鳴
病人臨終前,喉嚨會發出喉鳴,似乎想要說話卻說不出來。
這是因為體力逐漸衰竭,分泌物聚集在喉部或氣管,無法被清除,呼吸時氣流經過分泌物,聲帶震動,發出喉鳴。
4.腔內積液
肺癌、乳腺癌、卵巢癌和惡性淋巴瘤等惡性腫瘤,重要并發癥是腔內積液。
主要發生在胸腹腔、腹膜腔、心包腔等部位,腔內大量積液會壓迫肺部,減少肺容積,導致呼吸困難和肺部感染。
三、家人病重想放棄治療時,我們該怎么辦?
當病人到了癌癥晚期,一系列手術治療不見效,身體也無力進一步治療,只能勉強續命時。
如果家屬想放棄治療,是不孝順或者沒有人道主義的表現嗎?
實際上,我國的傳統觀念影響較深,大多數人都缺少死亡教育,很多人在家人無法救治時,也不愿意放棄治療。
一方面,他們害怕背負不道德的罪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害怕死亡。
因此,我們更要推廣和堅持對患者的臨終關懷。
所謂臨終關懷,就是指在患者在將要離世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減輕患者的疾病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盡可能地保證患者生命質量的醫療護理。
要明白的是,臨終關懷不是放棄治療,放棄治療也不是不孝。
臨終關懷的目的,是減輕那些沒有繼續治療意義的病人的身心痛苦,讓他們在剩下的日子里有質量地生活,有尊嚴地離去。
同時,臨終關懷也利于讓家屬盡快適應親人離去的事實,減少家屬因親人死亡帶來的痛苦和壓力。
活著需要勇氣,坦然面對死亡更需要勇氣。
死亡是每個人的終點,對于已經失去治療意義的癌癥晚期患者來說,我們或許應該抱著坦然的心態,讓他們在人生最后的日子里,體面地活,有尊嚴地走。
本文福利
您可在下方評論欄,評論“666”,然后私信回復“1”,即可免費領取1份日常急救手冊(電子版)國民健康科普,歡迎有你同行:
包含急救基礎、運動損傷、家庭生活、突發急癥、戶外傷害、孕產安全、中毒處理等多種類型的解決方案。
擴展閱讀
更多同類主題的文章和視頻,
請點擊關注,或,查看歷史,持續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