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學校寫作文,寫下“我的心愿”是:希望媽媽全職在家陪我,每天不要上班。老師特地將孩子的作文發給我看,讓我關注一下孩子的情緒。
父母該不該為了孩子放棄工作?問出這個問題的大多數是女性朋友,大多數男性朋友基本不會糾結這個問題。我自己一直很反對為了孩子辭掉工作,大部分女性離開職場幾年后,再入職場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基層女性。
辭掉工作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陪伴,但如果失去工作讓你整日整日處在緊張、焦慮情緒中,找不到安全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而你的點點滴滴情緒孩子和老公都看在心里,這對孩子影響也很不好。
如何和孩子解釋上班,也是一個需要家長重視的問題。
前幾天和朋友聚會,朋友家三歲的小朋友奶聲奶氣地和我說:媽媽要上班,媽媽上班是為了賺錢給她上幼兒園,買玩具和新衣服。可能這也是很多家長給孩子關于為什么要上班的解釋。
可是這樣的解釋也讓有些孩子陷入了誤區,覺得是自己讓爸爸媽媽辛苦,一切都怪自己,如果自己可以不上幼兒園不上學,爸爸媽媽就不用這么累了。
“不要低估了語言的殺傷力,它會對孩子的一生都有影響。”
一句回答里,藏著孩子未來的生活方式和格局。媽媽不同的回答,孩子未來的世界大不一樣
多數上班族的媽媽,聽見孩子問這樣的問題:“媽媽,你為什么要上班?陪我玩好不好?”第一反應估計是“委屈”,感覺孩子不懂事。
媽媽的想法是,“我都這么忙了,你還不理解我,竟然無理取鬧,還想讓我陪你玩?”媽媽把苦水吞肚子里,想隱忍,但又容易繃不住。
接下來媽媽的第二反應,可能就是生氣,自己這么辛苦,孩子還凈添亂。
媽媽會覺得:“我不上班,錢從天上掉嗎?光靠你爸爸掙那點錢,夠用嗎?”“我也不想上班啊?你以為我樂意干活嗎?這不都是為了養你嗎?”
可怕的是媽媽的第三反應,大概就是冷處理,總以為孩子只是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長大了自然就懂了,不需要認真跟孩子解釋了。
但媽媽可能疏忽的是,孩子也有思維,也有自己的小情緒。一旦孩子陷在不良的情緒里糾結,孩子會痛苦,也許會不愛讀書,會感覺愧對媽媽。孩子感受到的是媽媽的冷漠相待,孩子會記恨媽媽不陪自己玩,從此恨上媽媽。這些都會嚴重干擾孩子的生活,把孩子推向負向。
甚至,孩子還可能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媽媽賺錢就是為了我,為了給我吃喝,賺錢等于消費。這一切,都會嚴重干擾孩子長大后的生活,導致孩子言行和選擇上出現偏差,遠離正確的人生觀。
那么,當孩子問“媽媽,你為什么要上班?陪我玩好不好?”媽媽該如何正確回答呢?這兩種回答方式,能提升孩子的思維高度:
“媽媽賺錢和工作,就是不希望被社會淘汰啊!媽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需要實現媽媽的價值。孩子你千萬要好好學習,將來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而不是被工作選擇。那樣,你就有更多的空余時間,能更好地陪伴你的孩子了。”
“媽媽工作忙,但這并不影響媽媽愛你。媽媽一直都很愛你,工作空閑后,媽媽就會陪你玩了,再等一等好不好?”
媽媽這樣的回答,孩子內心會感覺到溫暖。孩子不會太委屈和抱怨,更不會內疚自責,誤以為媽媽在替自己吃苦受罪。媽媽這樣的回答,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格局,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端正孩子對工作和賺錢的看法,幫助孩子未來走正路,過得更幸福。
我是@然媽碎碎念,你是怎么和孩子解釋上班的?關注我,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