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的《雙城記》開篇的一句“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多年后道出了小家電行業的處境。
這是最好的時代,以精致小巧打入市場的小家電正在迎來一批龐大的消費群體,根據貝殼研究院《新獨居時代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獨居人群將會到2億人之多,30%左右的人群處于獨居狀態,小家電或將進入風口期。
這也是最壞的時代,在疫情導致宅經濟崛起的2020年,小家電在用戶“美好生活”的幻想中成為網紅,成就了疫情時代里的商業神話。然而行業從火爆走向凜冬,僅花了一年的時間,就猶如僅盛開一夜的曇花,在諸多品牌產業尚未布局完成之際,就已經凋零。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內小家電量額齊跌,其中零售額總計250.8億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億臺,同比下降8.2%。小家電市場“虛火”漸消,最壞的時代已經來臨。
最好與最壞,看似矛盾,其背后的商業邏輯卻依然成立——小家電的發展模式,支撐不起一個最好的時代。
1
最好的時代
一個廣闊的市場,已經為小家電打開。
當前,中國消費市場最顯著的變化在于,代際更替正在逐漸完成。新的消費群體,帶來的新的消費形態。這給予了小家電成長的養分。
一方面,近年來國潮文化正在崛起,并在消費層面體現。Z世代年輕群體消費習慣已經完成升級變遷,這使他們在選購產品時更加理性,而不再盲目追求、崇拜洋品牌。買國貨、用國貨,正在成年當代青年的生活潮流。在此背景下,鴻星爾克、韓束等國貨、國牌一度受到年輕人熱捧。
另一方面,和中國互聯網一同成長的Z世代年輕群體,改變了內容營銷以及產品銷售的模式。以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為代表的銷售模式開始崛起,加快了產品信息流傳導模式的重構。在這一波潮流中,小家電快速崛起,成功迎接上新消費、新零售的浪潮。
更重要的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已經形成,其具備較高的經濟和消費水平,也成為了小家電的主要消費群體。貝殼研究院發布的《新獨居時代報告》顯示,預計到2020年我國獨居人群將會到2億人之多,30%左右的人群屬于獨居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龐大的獨居人群,呈現出區域性特征,其中在多年城鎮化進程下,年輕人大量流入城市聚集獨居,年紀介于20-29歲的人群,占到了獨居人群的50%左右,并且呈現出長期獨居的狀態。數據顯示,我國排行前十的城市集中了20%的獨居人口,并且城市經濟水平也高,獨居人口比例越多。
具備較高的消費水平,對生活擁有較高層次的追求,城市獨居人群為小家電創造了巨大的市場潛力。
2
是誰造就了最壞?
然而,在最好的時代里,小家電卻逃不過被“拋棄”的命運。
隨著去年疫情的結束,“宅經濟”逐漸降溫。因宅經濟而崛起的小家電也因宅經濟的退潮而遇冷,今年上半年我國小家電零售總額為250.8億元,同比下降了8.6%,零售總量為1.19億臺,同比下滑了8.2%。
其中去年一時風光無量的小熊電器,自2019年上市以來保持著較快的增長趨勢,在去年的“宅經濟”刺激下,更是分別實現了營收增長36.16%和凈利潤增長59.64%的好成績。不過,升溫來得快,降溫來得也快。小熊電器已經逐漸失去資本市場的青睞,股價連連下挫。截止到目前小熊電器的股價相比于最高點卻是已經跌幅達到了60%之多。
另一方面,隨著互聯網電商的發展,小家電迎來了新的機遇,加上小家電的價格普遍較為實惠,用戶在社交平臺上種草之后,可以更高效率的把產品轉化成訂單,試錯成本較小,消費者們下起單來從不手軟。然而沖動下單之后,小家電正逐漸淪為“一次性”用品。
不論是從用戶反饋還是行業數據來看,今年以來,小家電沒有昔日受追捧。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小家電重營銷輕產品的發展模式存在問題。當前來看,盡管我國小家電的保有率遠低于發達國家,但卻進入了存量競爭的時代。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小家電產品缺乏創新,使用率低,大多數用戶均屬于一次性用戶。這意味著將小家電二手轉賣或者是束之高閣的用戶,難以轉化為二次銷售的用戶。這導致了小家電保有率提升困難。
“花瓶”類產品,外觀花里胡哨,能夠取得用戶的一時歡心,但從長遠來看,功能的不實用也增加了小家電產品閑置的概率,久而久之,小家電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會下降。因此,只有在研發、供應鏈、物流、產品創新、營銷等各方面不斷優化,才可以真正的建立護城河,延長品牌的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