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非主營業務后,康佳集團(股票代碼:深康佳A)持續加速核心業務體系的建設。
8月30日,深康佳A公告稱,康佳集團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擬收購海四達電源100%股權。9月10日晚,深康佳A披露重組預案,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海四達電源100%股權,并向公司控股股東華僑城集團配套募資。
在康佳集團之前,海信、海爾、創維、春蘭、格力、長虹等家電巨頭均已涉足鋰電江湖。家電巨頭跨界布局動力能源領域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層邏輯?康佳收購海四達又基于怎樣的考慮?收購之后,雙方能否發揮各自優勢,產生1+1>2的化學反應?
01 為什么是海四達電源
在正式展開討論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被收購的標的——海四達電源這家公司。
海四達電源公司自1992年創立,是國內最早專業從事二次動力與儲能電池研發與產業化的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之一。
經過近20年的發展,如今的海四達電源不僅產品體系完備、研發生產實力強勁,而且客戶規模龐大,深受專業權威領域認可。
除了通過軍方定型鑒定外,海四達電源的多款產品還通過了國內ISO9001、TS16949、ISO14001、OHSAS18001、CRCC、泰爾等體系認證,以及國外UL、CE、GS、TUV等認證。同時,海四達電源公司也入選了國家級軍用電源保障基地、工信部《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鋰離子電池行業規范》目錄企業。
在這背后,海四達電源強大的研發能力居功至偉。海四達電源設有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工程技術中心、省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研發團隊規模達到200多人,先后承擔了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攻關、省科技成果轉化、省科技支撐等省級以上科技項目40多項,擁有40項國家專利,其中發明專利 24項,已受理發明專利70項,其中56項發明專利進入實審。
也正是基于研發和產品實力,海四達電源網羅了智能電器、新能源儲能、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軍工、軌道交通和航空航天等多個領域的客戶群體——如博世、國家電網、華為、中國鐵塔、吉利汽車、東風特汽、四川野馬、中國航天、上海地鐵、蘇州地鐵、上海航天電源等。
此番合力康佳,即將年滿30歲的海四達不僅實現了登陸資本市場的目標,更重要的是,還將與康佳實現業務的高效協同聯動,為彼此贏得更廣闊的未來發展空間。
02 多贏局面
正如前文所述,海四達電源旗下產品技術過硬,贏得了多項專業認證,且廣泛應用于新能源儲能、電動工具、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和電動單車,以及航空航天和武器裝備等領域。
此番收購海四達電源,對康佳無疑是一舉多得的資產交易行為。
眾所周知,在經歷了持續十幾年迅猛發展后,中國房地產行業進入深水區和調整期。與房地產緊密相關的家電市場,也在近些年逐漸趨于飽和,全行業增長減緩。
在需求端飽和的同時,產業鏈上游芯片與面板供應緊缺,且價格持續上漲,也讓中國家電企業的整體利潤進一步承壓。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家電巨頭們集體求變,一方面紛紛加速出海、推進國際化,以拓寬市場邊界,另一方面則是圍繞產業鏈加大多元化布局,轉型升級,尋求更大的利潤空間。
康佳集團亦不例外,從2018年起,康佳就持續加大在節能環保、半導體、新材料等科技領域的布局,并將“科技創新”擺在最優先的位置,向“高科技平臺型企業”轉型升級,逐步撕掉“傳統彩電”標簽。
收購海四達電源之后,康佳將迅速獲得新型動力能源產品的研發、生產和制造能力,壯大節能環保業務板塊的實力,提高核心業務的科技含量,改善資產結構,提升資產質量,推動公司向“高科技平臺型企業”的轉型目標更進一步。
更重要的是,康佳就此全面進入新能源這條“長坡厚雪”的賽道,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找到一個全新的增長引擎,為未來的競爭贏得了足夠的籌碼。
在經歷了40多年的改革開放后,中國亟待通過發展新型能源技術等一系列舉措,改變過去對資源、能源、土地高消耗的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增長。另外一方面,由于復雜的國際局勢,中國亦需要調整能源結構,避免在傳統能源上被卡脖子,而發展新能源恰恰又是一個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的良機。
基于此,國家出臺了一份又一份關于發展新型能源的政策。比如,就在2021年7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就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并且明確指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裝機規模達3000萬千瓦以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就整個新型能源領域而言,電化學儲能的規模和占比都在快速提升。根據東方證券的數據,2013年到2020年,全球和中國電化學儲能累計規模分別從0.7GW和0.1GW增長至14.25GW和3.27GW,CAGR分別為53.8%和64.6%;電化學儲能中鋰離子電池儲能的裝機占比在全球和中國分別為92.0%和88.8%,是電化學儲能中的絕對主力和發展方向。
從這個角度看,康佳收購海四達電源無疑恰逢其時。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有力的國家政策指引之下,在海四達電源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優勢地位支撐下,以及自身日益完善科技創新平臺的助力,康佳在新能源領域的前景無疑值得期待。
不僅如此,海四達電源強大的客戶資源,有助于康佳消費電子等其他業務板塊更好地開拓B端市場,實現協同發展;海四達電源現有的占地約500畝的四個廠區,與康佳“科技+產業+園區”發展戰略存在諸多的結合機會與空間,收購完成后,無疑將加速該戰略的落地推行。
除此之外,在包括手機廠商、家電企業、互聯網公司等各行各業巨頭紛紛跨界入局新能源車生產制造的大背景之下,將海四達電源收入囊中,無疑也為康佳將來進軍新能源車市場埋下了有力的伏筆。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康佳收購海四達能源都是一樁多贏的資產交易,既能幫助海四達實現上市夢想,拓展電池產品的應用場景和市場空間,又能讓康佳進一步深化產業轉型,進入長坡厚雪的賽道,贏得更廣闊的未來,還能使得雙方發揮自身優勢,共同推動整個新能源行業的技術研發和落地發展。
商業視角
*以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不代表華爾街見聞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