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乳腺癌的治療現在已經非常規范,醫生都會綜合患者的分期和分型兩種指標體系進行考慮。這兩個指標體系雖然都比較成熟,但在臨床實踐中還是有些困擾之處。在2020年蕞新的CSCO(華夏臨床腫瘤學會)中,對于乳腺癌分型就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從原來的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分為HER+和HER2-)、HER2過表達型以及基底樣型(三陰型)的四種分型,變為HER2陽性(HR陽性)、HER2陽性(HR陰性)、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陰性)和三陰型的五種分類。大家也都知道乳腺癌的分型是基于激素HR(分為ER雌激素、PR孕激素)、HER2和Ki-67這幾個指標。這次分型的變化對于這些指標有什么調整呢?詳細來看看。
通過一個患者的檢查報告來說下,免疫組化報告中,這幾項指標分別為:ER+(90%),PR+(5%)、HER2(++),Ki-67 30%。根據指南的要求,又做了針對HER2的基因檢測,結果為HER2+。
這樣的結果對于分型有什么影響呢?
先看看基于原來的分型標準。
ER/PR+,HER2+,Ki-67任何水平,毫無疑問屬于Luminal B型中(HER2+)的分型。
按照我國2020年CSCO指南中的要求進行劃分
HER2+、ER+、PR+(任何)、Ki-67 30%(對應任何)
分型就成了新的HER2陽性(HR陽性)的情況。
分型的目的是為了后續的規范治療,比如Luminal B型中HER2+的患者,主要是是化療、內分泌治療以及靶向治療。
而新的指南中更加強調對靶向藥物的使用。
調整就只有這一點點么?并不是,具體的細節還有以下幾點:
PR的比例
新的指南中的內容:可能普遍認同PR是重要的乳腺癌預后指標,將PR20%陽性作為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臨界值。
Ki-67臨界值會受到實驗室的情況有所變化,可能認同的標準為Ki-67小于15%時是低表達;大于30%時是高表達。介于15%-30%時,建議進行病理會診或其它臨床決策。
回到文章中提到的患者的免疫組化和基因檢測報告,其實對于30%的 Ki-67表達,更嚴謹的方式是醫院和其它醫療機構進行會診或討論后決定。
對于患者來說,新的分型標準更方便醫生做出適合的判斷,從而更準確的使用藥物,對于患者來說獲益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