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號中午,家住萬寧的陳女士準備給朋友微信轉賬,卻發現自己的微信錢包無法進行正常支付了。在查看了手機上的支付記錄之后她才發現,短短5天時間,自己微信上的3萬多塊錢都被花掉了,而她自己卻毫不知情。
陳女士說,當時發現微信支付無法正常進行后,她立即查詢微信賬單發現,從11月18日開始,她的微信號就開始在快手平臺上進行充值。20號之后更是連續支付了14筆1688元的訂單,總共在快手平臺上消費了32066元。陳女士想起,這幾天除了她自己,只有女兒接觸過她的手機,而且女兒也知道她的手機支付密碼。
當事人 陳女士: 我第壹時間想到就是她,因為當天23號的時候 那個手機一直在她手上,她一個人在二樓拿著手機,我以為她在學習英語,語文之類的,支付密碼她有時候坐在我身邊,指紋有時候按不了,轉賬的時候我會直接按密碼,她有時候坐在我身邊,可能是看到了記下來了。
陳女士告訴記者,女兒小麗平時一直非常聽話,也經常使用她手機上的APP學習英語、奧數,之前還從來沒出現過這樣的事情,那么,這短短5天時間,9歲的小麗是怎樣花掉了3萬多塊錢的呢?經過一番追問,小麗承認,這些錢都被自己用來打賞快手平臺上的主播了。
小麗說,自己一共關注了465名快手主播,這幾天她經常觀看一種“瓜爾膠泥”制作的直播,并多次給幾名她自己喜歡的主播送“穿云箭”、“跑車”之類的禮物。在快手平臺中,1塊錢能充10快幣,一支穿云箭要2888快幣,也就是288元人民幣,跑車要666快幣,相當于人民幣66塊錢,小麗說,當時在她給其中一名主播連續刷了半個多小時的禮物后,這名主播還主動關注了她,之后她刷的禮物便更多了。
陳女士說,事發后女兒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幾天的心情也十分自責,并且承諾以后不再看直播。看到孩子主動承認錯誤,陳女士也并沒有對她過度苛責。但她還是希望可以追回這3萬多塊錢的損失。
快手平臺愿辦理退款
父母應做好孩子正確引導
3萬2千多元,對于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對于陳女士一家來說,這筆錢也關系到一家人的日常生計。那么既然是9歲的女兒給快手主播打賞花出去的,這錢還能追回來嗎?
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客服表示,只要是無行為能力人或是限制行為能力人,在無監管的情況下去進行消費,快手會為用戶百分百處理退款的,他們也有一個專門的打賞團隊,后期會與家長取得聯系,處理退款事宜。
在與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取得聯系之后,對方表示,對于陳女士的情況,會安排工作人員進行處理,一旦確定孩子的消費行為是在監護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公司會進行退款,十天之內會給陳女士答復。得知這一消息陳女士才松了一口氣。記者了解到,小麗是從同學那里了解到快手APP的,并且班上很多同學都看過,有的也向主播進行過打賞。
采訪當天,記者也來到小麗所在的萬寧市第三小學進行采訪調查,很多小學生承認,平時自己就有看抖音或是快手的習慣。并且一到假期便會主動跟父母申請看一小會。少部分小學生會拿出平時的零花錢進行充值。對于每個禮物的價格,他們也是非常熟悉。
萬寧市第三小學 學生:看過抖音,周六的早上或是什么時候,都會在外婆家那里看,(記者:看的是誰的手機啊?)爸媽的。
萬寧市第三小學 學生: 會送禮物,(記者:送什么禮物啊?)送一點玫瑰花什么的, (記者:那玫瑰花要錢嗎?)要 28個快幣,只有看那個快手才會要。
一些家長也表示,平時也會在放學后,讓孩子玩一會手機放松一下,而且他們也并不介意孩子知道自己的手機支付密碼。
事實上,未成年人認識事物能力不足,很容易受到誘惑,需要家長進行正確的引導。而且,智能手機對于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如何正確使用,需要學校與家長共同監管。
萬寧市第三小學 校長 朱茲文:通過家長群跟孩子們,跟家長都做過交代的,以前都說過不要讓家長給孩子們手機用,這個要經過家長的同意才可以使用。
近年來,未成年人玩手機高額消費的事件頻頻發生,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今年2月份,瓊海的10歲男孩小鄭在快手APP豪氣打賞主播,花光母親14萬治病錢。這一起起事件的背后,折射出一個共同的社會問題,那就是家長忙于生計,疏于對孩子的管教。對此可能呼吁,讓孩子樹立正確消費觀,父母應當做好正確引導。
海南大學 教授 鐘哲輝:關于物質利益和金錢都要告訴孩子該節約要節約,再就是要引導孩子,把主要的精力和注意力用在自身的健康成長方面,不要看到外邊那些東西,有些東西看著很熱鬧,但不一定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