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當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事情,例如你會少幾顆牙齒?我們都知道,牙齒一共有32顆,其中四顆為智齒,就跟人的身體上有206塊骨頭一樣,少一塊都是不好的。但是也有很多人,只有28顆牙齒,為什么會自己少了這幾個牙齒呢。
牙齒是身體上數目蕞多的器官,也和身體所有器官一樣,需要基因來支配。當支配牙齒發育的基因出了問題,就可能會比一般人少了幾顆牙齒,或牙齒的形狀、大小出現異常,蕞嚴重的,甚至可能一顆牙齒(包括恒牙和乳牙)也沒有。那么究竟是什么基因在牙齒的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又是出了什么問題,才使得有些人的牙齒變少,甚至根本就沒有牙齒呢?
牙齒發育異常基因證實
有些人不僅有牙齒的缺失和畸形,還伴發有全身其他部位結構的異常,這種情況屬于綜合型的牙齒發育異常,這種情況更容易引起研究者的注意。比如,外胚葉發育不全綜合征(HED)主要表現為牙齒、毛發、汗腺的發育不足,此外鼻部、眼睛和嘴唇的外形也有異常。國際上對HED的研究較早,在1996年,就有學者發現了缺牙相關的HED致病基因――EDA基因定位于人類X染色體上。隨后,很多學者先后在HED中發現了EDA基因突變,但單純型牙齒發育異常的相關基因目前還未能完全明確。
口腔醫院的口腔修復科主任,博士生導師教授,致力于口腔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已有十余年。她所主持的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牙齒發育異常的病因機制及蛋白質功能研究》通過對1個X連鎖隱性遺傳的單純型先天缺牙家系(3代17個樣本)的研究,發現所有男性患者存在EDA基因突變。此項目還在15例散發單純型先天缺牙男性患者中,檢測到4例患者存在EDA基因突變,均為從未報道過的突變類型,突變檢出率為27%,遠高于另幾種已明確為單純型先天缺牙致病基因的檢出率。也就是說,即使是單純型牙齒發育異常,也多是源于EDA基因的變異,進一步證實此基因與牙齒先天缺失的關系。
男性牙齒缺失,表現更嚴重
可能的研究還發現,男性患者表現為嚴重的先天性牙齒缺失,而女性攜帶者的癥狀輕微或表現正常,包括只缺一顆牙,或牙齒過小、鏟形牙、融合牙等。由于EDA基因為性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女性攜帶者的后代中男性有50%可能患病,女性有50%可能為攜帶者。也就是說,此基因變異造成的嚴重(多顆)牙齒缺失,只會發現在男性身上,而女性一般只會有牙齒形狀的異常,卻可以將致病基因遺傳下去。因此,對EDA基因的突變檢測可用于診斷和遺傳咨詢,可給有家族史的家庭更多選擇,避免出生類似患兒。
為充分利用國內的疾病資源和口腔醫院的優勢,此項目從2000年就開始收集各類牙齒發育異常的患者信息,建立了華夏人牙齒發育異常的電子病案庫。通過對患者進行臨床檢查、系統癥狀描述、詢問其病史和家族史,留存照片和X線片等收集其病歷資料,然后將各種文字和圖片資料錄入電子病案庫中,目前已收集各類牙齒發育異常病例近700例。電子病案庫具有儲存量大、患者資料顯示直觀、查詢打印方便等優勢,有利于病案分析統計,并對患者進行家系調查和追蹤觀察。
適時修復,治療缺牙患者的關鍵
由于牙齒發育異常不僅會引起牙齒減少、缺失,還會影響周圍的牙齒,引起牙齒不整齊、前牙的缺失還會引起美觀,因此,此課題還根據臨床幾百例患者的治療特點,提出了先天缺牙的治療原則,即早發現、早治療、多學科合作,一步步進行序列治療。
在教授參與的《多個牙先天缺失的病例分析及臨床分型》研究中,提出對于先天缺牙的兒童和青少年,特別是乳牙也先天缺失的患兒,應盡早戴用義齒,恢復缺失牙的功能,并盡可能使無牙區的頜骨受到咀嚼刺激,促進其發育。由于兒童的頜骨還在不斷地生長發育,在修復治療過程中,還應與患者及其家庭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保證定期復診隨訪,根據不同的年齡及生長發育狀況修改或更換義齒。同時,口腔醫學多個可以領域的合作也是完成良好的修復不可缺少的條件。比如,有些患者需要先進行正畸治療,集中缺牙的間隙,再行修復治療。也有的需要先行可摘義齒的修復,為下一步種植修復作準備。
此外,由于多數牙齒缺失會導致容貌的改變,會影響患者的心理。所以對于正處在身心發育階段的兒童和青少年,醫師應該給予更多的關心和鼓勵。
通過以上的總結也不管你是多牙齒還是少牙齒,一旦發現與正常人不一樣的話,一定要去醫院及時就醫。因為我們不可能自己在家里面數啊。因為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具體的操作方案是怎樣的,所以一定要去醫院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