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企業單位和事業單位,退休金的待遇區別如此之大呢?如果說你是一個企業單位的退休職工,基本上退休以后的初始養老金待遇水平普遍是在3000塊錢左右是比較常見的,2000塊錢到3000塊錢之間都是屬于正常的范圍之內。這樣的一個退休收入在今天來看并不是一個很高的水平,但是能夠拿到接近于3000塊錢或者說超過3000塊錢的水平,已經是實屬不易了。
但是反觀機關事業單位那邊。普遍來講,平均養老金都可以達到4000塊錢以上,甚至接近于5000塊錢的水平,很多人退休都超過了5000塊錢以上,甚至達到六七千塊錢甚至七八千塊錢。所以說企業單位退休的養老金,明顯的偏低于機關事業單位,而且偏低的水平還是差距非常大的。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的一個區別呢?其實這是跟養老金的雙軌制是有直接的關系。
在2014年9月份之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以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跟我們現行企業單位養老金的計算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那么也就是所謂的雙軌制,因為是兩種不同的計算標準和計算辦法,所以蕞終得出的結果也是有所差異的,機關事業單位充分考慮了自己的工齡工資,職務工資,職稱,工資等各類工資津貼相加所得,蕞終達到一個相對較高的養老金收入,基本上養老金的替代率都可以達到自己在職期間的70%~90%。
但是我們企業單位這邊,他并沒有充分考慮所謂的職務工資,職稱工資,它主要是根據你的累計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和所在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來計算養老金的待遇,所以根本上來講,和機關事業單位之間的計算方式完全是不一致的,當然企業單位在退休以后,所能夠獲得養老金的替代率水平,大概也僅僅只有40%~60%。
由于不同的養老金替代率導致養老金待遇的差距是比較大,再加上本身可能你在企業單位在職期間的工資水平相對就并不是很高,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水平相對就是比較的穩定,所以說也會造成一定的差異,這就是為什么出現了很大的區別。雖然在2014年10月份以后機關事業單位開始交納了機關養老保險,但是本質上并沒有縮小企事業單位養老金的差距。
機關事業單位建立的機關養老保險,嚴格地按照本人的實際工資來建立社保繳費基數,同時還給每一名機關事業編制人員建立了職業年金,所以說他們退休以后的退休收入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且還設置了10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如果說出現偏差,會以過渡性的補償養老金來給予補差。
但是我們企業單位這邊。往往為了降低用工成本,所以在繳納社保指數方面都會選擇蕞低標準,這樣的話也就無形中降低了今后養老金的待遇,這也是為什么企事業單位養老金沒有縮小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大部分企業單位,都沒有給自己的員工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所以說也就沒有這部分補充養老金的,也是養老金偏低的根本問題。
,每天講講退休知識那點事兒。本人專注于社保和退休領域,有喜歡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關注,謝謝大家。
#有多少人退休金是自己全額繳費得來的##你認為退休后工資怎么發,會更合理些##你認為實行彈性退休政策好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