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有兩種。一種目標叫接近性目標。一種目標叫回避性目標。
什么叫接近性目標呢?你設定這個目標是為了實現它。這個叫接近性目標。為了讓更多的學生讀書。所以我辦了讀書活動,這個叫做接近性目標。
什么叫做回避性目標呢?我因為不想發生什么什么事兒,所以我要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這叫回避性目標。
蕞典型的,
你想結婚和你媽媽想讓你結婚的目標可能就是不一樣。
比如說你想結婚是為了能夠獲得一個幸福的生活,這是接近性目標。
你要找到一個如意郎君,所以你這個慢挑細選,那看看這個也不行,看看那個不行。
但是你媽為什么老催著你趕緊嫁了呢,因為你媽讓你結婚的目標是讓你別嫁不出去,你可別砸在手里了,你別嫁不出去,趕緊相親,趕緊找個人嫁了。這就是回避型目標和接近型目標的一個根本區別。
兩個都想結婚的人一談話都想結婚。咱們定日子結婚吧。結果一個人是為了幸福而結婚,一個人是為了將來不單身而結婚。這兩個人過不下去了。
兩個人如果都是為了不單身而結婚,那能過下去就湊合唄,大家都可以湊合,因為反正都不想離婚。
如果兩個人都是為了幸福,因為大家可以不斷的包容,可以不斷的摸索,不斷進步,尋找幸福。
兩個人的目標的動力根本不一樣,你會發現你們在價值觀上處理各種問題的時候,雙方愛對方的程度都不一樣。
所以
我們把人可以分成兩類,一類就是接近性目標,一類就是回避性目標。
這兩種目標類型在一個人身上都非常的固定。
你從小就是一個接近性目標的人,你這一輩子可能經常都是一個階級性目標的人,很難改變。
而如果你從小就是一個回避性目標的人,你這輩子都是為了避免倒霉才去做事。
你屬于哪一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