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看一張之前流傳很廣的網圖:
圖片的重點信息是從女性婦科檢查報告中GPAL幾個字母和精元抗體的數目,就可以判斷出該名女性的孕產史,更“神奇”的是連她和多少位男性發生過性關系都能檢測出來。這中間有什么科學原理嗎?
合取謬誤
還是老規矩,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在講重點之前,咱們需要先科普一個概念叫做“合取謬誤”。先來看一張圖片:
這是一個戴著婚戒正在做飯的男人,那么你覺得下面兩種描述中,哪種可能性更大呢?(可以先把你心里的答案寫在評論區)
- 這是個已婚男人;
- 這是個顧家的已婚男人;
相信選2的不在少數,首先戴著婚戒就可以推斷出這是個已婚男人,而且一個會全神貫注做飯的男人大概率也是一個顧家的男人。如果你也選了2,那么恭喜你中了“合取謬誤”的圈套了。
我們從簡單的概率分析就可以得出正確的結論:
假設這是個已婚男人的概率為P1;
這是個顧家男人的概率為P2;
P1、P2均小于1;
那么“1、這是個已婚男人”為真的概率就是P1;
“2、這是個顧家的已婚男人”為真的概率是P1乘以P2,結果是肯定小于P1的。
如果這是一道數學題,相信沒有人會做錯,可為什么到了生活場景中就有人中招了呢?所謂合取謬誤,就是人們在快速做出判斷的過程中,更偏向于走捷徑,偏向于選擇題目中細節透漏的信息更符合自己認知或者意愿的結果,而并非是從統計意義上來講蕞有可能的結果。圖片中營造的溫馨的家庭場景、男人一絲不茍做飯的神態無不暗示著這是一個顧家的男人,從而誘導你選擇了錯誤的選項。
各位請回想一下學生時代做選擇題,有一句著名的口訣叫做“三短一長選一長”,其中的心理學依據就是較長的選項可以透漏出更多的細節,如果這道題你根本就不會做,純靠蒙答案,那么大多數人都會憑直覺選擇較長的答案。
很多擅長欺騙的人都會運用合取謬誤,他們通常會在陰謀論或者欺騙性文章中適當增加符合人們普遍認知的細節描述,使整篇文章看起來更加可信。在一個離奇的故事中,加入越是與我們直覺相呼應的細節,越會使這個故事看起來更加真實。
現在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圖片,就是經典的利用“合取謬誤”制造謊言的場景。
首先女性在懷孕建檔的時候的確會有GPAL的描述:
G:Gestation,指的是懷孕次數;
P:Production,指的是生產次數;
A:Abortio,指的是流產次數;
L:Live,指的是存活個數。
整段文字中,只有對這四個字母的解釋是真實的信息,其余內容都是為了迎合男性的占有欲而編造的謊言。因為幾乎所有男性都十分在意自己的另一半的過往,如果能夠通過一份所謂“婦科檢查”就能真相大白的話,那再好不過了,于是便輕信了文字中其余的謊言。
可你是否想過,即使有這么神奇的檢查,那么檢查結果也屬于公民個人隱私,任何人都無權窺探。舉個品質不錯的例子:如果在婚檢中檢測出一方患有艾滋病,根據《艾滋病防治條例》第四十二條的規定:
對確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將其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告知本人;本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應當告知其監護人。
未經本人或者其監護人同意,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公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屬的姓名……可能推斷出其具體身份的信息。
醫生不但不會把檢查結果透漏給配偶,還會為患者盡到保密義務,不慎泄露是需要負法律責任的。
更何況,在女性懷孕建檔的過程中,過往孕產史(GPAL)都是醫生通過詢問而不是通過檢查得到的。也就是說即使你能看到檢查結果,上面的數字也只是你的配偶愿意讓你看到而已。
精元抗體/抗精子抗體(AsAb)
接下來咱們講重點,所謂“精元抗體”,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女性每與一名男性發生過無保護性關系,就會在體內產生一種“精元抗體”,而“精元抗體”后面的數字5,就表示該名女性與5名男性發生過無保護性關系。
很神奇是不是?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精元抗體”這種東西,估計那段文字想說的是“抗精子抗體(AsAb)”,那么抗精子抗體又是什么東西呢?它能檢測出女性過往交過幾個男朋友嗎?
其實抗精子抗體也屬于抗體的一種,都是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對外來“異物”的標記。比如我們在注射過乙肝疫苗后,體內就會產生乙肝抗體,等到下次乙肝病毒入侵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能精準識別并殺死乙肝病毒,保護我們的身體。
做一個隨堂測驗:你認為抗精子抗體應該出現在男性體內還是女性體內呢?
正確答案: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不應該出現抗精子抗體!抗精子抗體就是我們的免疫系統對“精子”的標記,等到有精子侵入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就能精準識別并殺死......等等,好像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女性體內沒有抗精子抗體很好理解,因為女性沒有睪丸,不會產生精子,沒有抗原何來抗體的產生呢?可男性體內的精子本身就是自己的細胞啊,為什么會被免疫系統誤認為是“異物”,從而形成抗精子抗體呢?
用一句話解釋就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我們的免疫系統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有在胚胎時期見過面的才算自己人,這個階段叫做“免疫耐受期”。而男性的精子全部都是青春期之后才產生的,遲到了十多年,也別怪免疫系統翻臉不認人了;更何況精子是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染色體數目只有正常體細胞的一半,如果你是看大門的,大半夜看見半截人向你沖過來,就問你怕不怕?所以,人體的免疫系統只要遇到精子,就會產生抗精子抗體。
有的男性讀者看到這里可能會慌了,我們的身體可是會每天都在源源不斷地生產小蝌蚪啊,如果男性的免疫系統對自己的精子完成標記,產生抗精子抗體,小蝌蚪們出師未捷身先死,而且是被自己人捅死的,這死的多憋屈啊,人類豈不是要絕后了?
不要慌,人體是非常奇特的,對自身精子產生抗體的BUG早就在進化過程中被修復了,而修復這個BUG的“補丁”名叫:血睪屏障。
圖中2、3、4、5號圓滾滾的小可愛就是我們的精原細胞和精母細胞了,長出小尾巴的6號就是成熟的精子。人體的免疫細胞都存在于血液和淋巴系統中,而8號就是連接間質毛細血管和曲細精管腔的唯一通道,也叫“血睪屏障”。肉眼就能看出來這個通道有多狹窄,血睪屏障只允許小分子物質通過,它存在的意義有兩個:
有的讀者會問了,我們的身體千方百計避免“抗精子抗體”的產生,可是如果一旦產生這種抗體,會造成什么后果呢?這說起來可就話長了,古語有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傳宗接代的重要性可見一斑。然而不育癥一直是歷代男性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一旦中招就有可能面臨著萬貫家財無人繼承的尷尬結果。起初人們以為問題出在女性身上,于是瘋狂納妾,但求一兒半女,百般嘗試之后依舊以失敗告終之后才明白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的,于是四處求醫問藥,求神拜佛,但終不得其解。
1954年,有一群好奇心很重的醫生決定觀察一下患不育癥男性的血液,他們發現5%~10%患不育癥的男性血液和精漿中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東西,醫生們把這種與眾不同的東西提取出來和正常的精液混合之后發現,原本活力四射的小蝌蚪都不愛動了,有的原地抽搐,有的頭對頭尾對尾,嚴重的發生了混合凝集現象。原本拼命向前游泳的小蝌蚪都不一定能讓女性受孕,現在這幫丑態百出的烏合之眾能順利見到卵細胞那才是見了鬼呢。醫生們把這種與眾不同的東西叫做““精子凝集素”,經過后續大量的研究證明了,這就是剛剛所提到的“抗精子抗體(AsAb)”。
不論男女,只要精液接觸到血液,均可引起免疫反應,產生抗精子抗體。對于女性而言,一旦產生了抗精子抗體,全身免疫系統就會嚴陣以待,隨時準備獵殺進入身體的精子,其結果就是對精子產生排異反應,無法正常受精,即使能夠僥幸懷孕,也常常會導致流產和早產;對于男性而言,抗精子抗體如果和小蝌蚪尾巴結合就會使小蝌蚪失去游泳的能力,如果和小蝌蚪的頭部結合,則小蝌蚪就無法穿透卵細胞的外殼,也就無法完成授精,其結果就是精子質量下降、喪失正常的生育能力。
既然抗精子抗體如此可怕,不應該存在于健康的男性和女性的體內。那為什么有的人檢查報告上會出現抗精子抗體陽性呢?
前面我們說到了,精液和血液的接觸是抗精子抗體產生的唯一先決條件。
對于男性而言,血睪屏障固然可以阻止精子和免疫系統的接觸,但這個防護措施是非常脆弱的,遇到外力損傷就有可能破壞血睪屏障。
上圖是很多男孩子非常熱衷的一個娛樂方式,兩群人分別抱起并分開男生的兩條腿,用襠部去撞擊樹、柱子、門框等堅硬物體,不知道各位對這個游戲是個什么叫法,館長這里的叫法簡單粗暴,就叫“卡樹”。
另外還有幾乎所有小男孩都嘗試過的招式:猴子偷桃。許多年輕人對上述娛樂方式樂此不疲,殊不知這幾種游戲力度如果掌握不好,“蛋疼”只是蕞輕的結果,一旦外力造成睪丸損傷打破了血睪屏障,身體產生了抗精子抗體,那么便會有較大的幾率患上不育癥。
再有就是睪丸穿刺、結扎手術等也會破壞血睪屏障,有的男性認為結扎手術只是暫時切斷輸精管,等到想要孩子的時候再做手術復原就好,殊不知結扎手術只是切斷了精子的通道,可睪丸每天還是會產生精子的,多余的精子會被身體吸收,這個吸收過程就有概率接觸到血液,形成抗精子抗體,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失去了生育能力了。
說完男性咱們再來聊聊女性,由于女性本身不會產生精子,因此不存在外力損傷導致打破血睪屏障產生抗體的可能性。但是如果在生理期,或者患有婦科炎癥的情形下過無保護性生活,就給了精子接觸血液和淋巴系統的機會,從而產生抗精子抗體。
雖說生理期無保護性生活是產生抗精子抗體的一種途徑,但并不是唯一途徑,根據抗體陽性就斷定女性是否有過性經驗甚至交過多少個男朋友是沒有科學依據的。因為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口腔潰瘍、消化道出血、痔瘡甚至是皮膚有創口的情形下都是會創造精子接觸血液的條件的。
蕞后說一句,抗精子抗體陽性導致的不孕不育是可以治療的,當發現女朋友檢查報告上抗精子抗體陽性的時候第壹時間應該迅速向醫生尋求治療方案,而不是上網發帖詢問如何根據檢查結果判斷女朋友曾經交過多少個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