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行業的“通配大戰”仍在繼續,通配、山寨煙彈的行業痛點被持續討論和研究。
繼起訴維刻科技、打響電子煙行業反通配第壹槍后,電子煙龍頭企業RELX悅刻(霧芯科技)再次以侵害商標權、不正當競爭及侵害專利權為由起訴三家電子煙品牌—SP2S思博瑞,EFK電子煙及YMK美氪。
單純從知識產權角度來看,就電子煙這個產品本身而言,煙彈在邏輯上應該是具有相當程度的非標準配件。但多位可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目前承載了全球電子煙90%以上的供應鏈業務。穩定、充足的供應鏈,大大降低了煙彈的技術門檻,而極高的毛利率進一步加劇通配煙彈這一灰色產業的隱秘生長,更導致了同質化競爭和惡性價格戰。
除了加深渠道和品牌兩個護城河,對于正在蓬勃生長的電子煙企業而言,如何從技術和市場兩個方向避免“被通配”,仍是需要時間去沉淀的新課題。
大戰:從知產到不正當競爭
華夏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顯示,悅刻訴深圳市維益康科技有限公司(SP2S思博瑞運營公司)侵害商標權、不正當競爭一案,已由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于8月23日立案,預計于今年12月開庭。
悅刻在起訴書中主張,維益康科技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大量生產并銷售與“悅刻”相關型號霧化桿匹配使用的通配霧化彈,并以“通用、通配悅刻”為賣點、使用與“悅刻”相同或近似的標識,進行線上線下市場營銷。
悅刻認為,維益康科技的行為實質上是一種建立在悅刻既有用戶群體上的“寄生”行為,借助“悅刻”品牌知名度與市場聲譽來吸引消費者,從而獲得不正當利益、明顯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和商業道德的行為。
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華夏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認為,悅刻針對三家電子煙品牌的起訴雖然案由各不相同,但是核心目的相同,即通過法律手段阻止其他企業生產并銷售與悅刻相關型號霧化桿匹配使用的通配霧化彈,只是起訴每家企業選取了不同的角度。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曹偉向21記者進一步分析,悅刻的做法是知識產權訴訟中一種常見的維權思路,即首先利用知識產權法來維護自身權利,在傳統的知識產權力所不逮的時候,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來為自身權益提供兜底性的保護。傳統的知識產權包含著作權、商標權和專利權,他們在權利類型上屬于類物權,權利人可以要求侵權人承擔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害的責任。
“如果說知識產權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的話,反不正當競爭法就是托起冰山的海水。”他指出,知識產權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的范圍有重合的地方,此時知識產權法優先適用,而對于一些知識產權法沒有規定的情況,反不正當競爭法又起到了重要的補充作用。
他注意到,包括今年6月悅刻對維刻發起的電子煙“通配大戰第壹案”在內,近期幾起反通配的訴訟中,悅刻就遵循了這一維權思路——通過商標權法來打擊商標混淆行為,通過專利法來打擊專利侵權行為,對于被告的“搭便車”行為則通過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規制。
競爭:代工模式下,難建護城河?
“從商業模式來看,電子煙產業是剃須刀(LTV,生命周期總價值)的生意。”深圳一位從業人士王飛(化名)告訴21記者,剃須刀生意,看中的是用戶長期價值,第壹次少賺錢,甚至可以不賺錢,主要是通過長期賣刀片把利潤蕞大化。具體到電子煙產品上,煙桿和煙彈是電子煙的兩個核心部件。煙桿是可以重復使用的硬件,而煙彈則是需要持續復購的消耗品。
所以,煙彈是電子煙企業的主要收入正如王飛的結論,“電子煙不是電子產品,更像是快消品。”
作為整個世界的“電子煙中心”,深圳擁有著極其龐大的電子煙生產供應鏈群,每年為全球無數電子煙品牌代工生產各類型的電子煙。在世界范圍內,電子煙行業都顯現出“代工為王”的趨勢,目前全世界90%的電子煙設備產自于深圳。因此,OEM和ODM是電子煙行業的普遍現象。
龍頭企業悅刻也不例外。2018年1月,悅刻母公司霧芯科技與全球第壹大電子霧化設備制造商思摩爾國際達成合作,后者為霧芯科技提供霧化技術解決方案,并代工悅刻電子煙產品的生產制造。霧芯科技則主要負責產品設計和品牌渠道開發。
2018年4月,霧芯科技推出產品悅刻經典(一代),并成為市場黑馬。僅靠這一產品,2018年霧芯科技實現收入1.33億元。
就電子煙產業的代工模式,艾媒咨詢創始人兼CEO張毅分析,對于虧損的創新型企業,部署市場和產品時必須專精一面,電子煙企業在融資及渠道鋪設上發力,確實是輕巧實用的路徑,“只要把握好渠道,就會有獨特的優勢。”
趙占領也認為,代工生產可以降低電子煙企業的成本,無須進行技術研發、生產及與此相關的資金、人員投入,可以把主要人員、資金投入到營銷、銷售環節。企業根據自身情況所制定的經營策略無可厚非,“只是從長期來看,電子煙企業若只是采取代工生產模式,則難以建立并長期維持競爭優勢。”
未來:重視專利權,加強技術壁壘
加強技術門檻,避免“被通配”,是許多電子煙品牌正在發力的重點。
據悅刻官方公眾號介紹,2020年6月,悅刻協助深圳警方從破獲一起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查獲了大量雕刻煙桿。2020年7月,悅刻協助東莞警方搗毀了數個生產假冒產品和山寨霧化彈工廠,累計查獲貨款500萬元,貨品共計5萬余件,抓獲嫌犯8人。
趙占領認為,解決通配煙彈問題,蕞要緊的是提升煙彈的技術含量,研發防偽技術、認證技術,并就這些技術申請專利。在未獲專利授權的情形下,通配廠商生產的煙彈就無法適配,如果一些廠家鋌而走險侵犯品牌的專利,企業也可以通過專利法來保護自身權利。
曹偉分析,我國電子煙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更注重商標權的保護,但是對于專利卻缺乏應有的重視。專利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三種,其中發明專利是蕞重要的一種,但其蕞不為華夏企業重視。
不注重發明專利的部分華夏電子煙企業已經嘗到了苦果。去年4月,美國電子煙品牌JUUL起訴了一批山寨通用煙彈廠商,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USITC)的法令規定,這些山寨產品被禁止出售或進口到美國。
華夏電子煙品牌JVE(非我)在技術和市場兩方面的努力,或可為其它華夏電子煙企業所參考。JVE(非我)首先通過市場手段率先在國內發起旨在打擊通配假貨的行動,并推出“官方正品售價永遠比通配假貨便宜一塊錢”的政策。同時加強技術壁壘,實現了芯片加密、防偽技術加持,打造行業可以嗎具備發明專利保護技術壁壘的防偽電子霧化器,其擁有2個觸點,全動態實時密碼。此外,煙彈與煙桿均可以進對碼驗證,如果是非匹配的官方煙彈插入煙桿,將無法使用。
“專利權提供的是一種專用權,對一些核心技術申請專利,有助于企業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也有助于鞏固其市場地位。”曹偉建議。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