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特別chinatimes)記者 葛愛峰 見習記者 夏高琴 南京報道
近幾年,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商家,對于化妝品的選擇與宣傳,越來越突出“成分”,例如煙酰胺、A醇、角鯊烷等,其中煙酰胺更是近年來熱門護膚成分之一,市場上各種“小燈泡”“小白瓶”都是以煙酰胺為主打的精華。
而作為曾經農藥龍頭股的ST紅太陽(000525.sz)也透露出進軍化妝品級煙酰胺項目的信號。9月13日ST紅太陽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正在積極推進年產300噸化妝品級煙酰胺項目,預計2021年12月底投產,并表示借此努力打造新的利潤增長點。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ST紅太陽公司是一家以綠色農藥、動物營養和上下游一體的“三藥”中間體科研制造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此前對于煙酰胺業務,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瑞邦生物科技公司就擁有年產2萬噸煙酰胺產能,不過該項目生產的煙酰胺僅包括食品級和飼料級兩種,化妝品級煙酰胺項目在公司各類公告財報中未有體現。不過,ST紅太陽方面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以煙酰胺產業鏈和產品質量優勢,有信心也有決心在化妝品級煙酰胺領域站穩腳跟。
擬實現煙酰胺產業鏈縱向裂變
據了解,煙酰胺作為一種化學物質用途十分廣泛,不僅可用作藥物防治糙皮病及口炎、舌炎等病癥的治療,同時作為哺乳類動物必需的營養物,還用于食品及飼料添加劑中,當然其蕞廣為人知的還是用作化妝品成分添加劑。
ST紅太陽全資子公司安徽瑞邦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煙酰胺就主要包括食品級和飼料級兩種,ST紅太陽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近年來由于疫情影響以及生豬市場波動,公司全資子公司安徽瑞邦生物所擁有的年產2萬噸煙酰胺生產線產能未能發揮完全。為提高公司產業多元性,應對單一市場的波動影響,提高公司知名度等戰略考慮,公司在原有煙酰胺生產線基礎上,新增全新的化妝品級煙酰胺項目。該項目年產300噸和目前飼料級、食品級煙酰胺生產線具有相同的原料源,但是有著獨立的分離純化、干燥、包裝等工段的生產線,區別于正常煙酰胺產品流程。
據了解,化妝品級煙酰胺與其他應用領域煙酰胺的主要區別在于,產品中副產物雜質煙酸的含量更低。根據GB 7301-2017規定,飼料級煙酰胺含量應≥99.0%,pH值(10%溶液)為5.5—7.5;GB 1903.45-2020規定,食品營養強化劑煙酰胺含量應≥99.0%,pH值(100g/L)為5.5—7.5;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規定藥用輔料煙酰胺含量應≥99.0%,依法測定(通則0631),pH值為5.5—7.5,關于煙酸含量,China并沒有明確規定。普遍來看,化妝品級煙酸含量控制在≤50ppm。
對此,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公司通過全新工藝對煙酰胺進行純化,將其中的雜質大量去除,控制成品的煙酸含量在極低的狀態(<50ppm),低于市面上絕大部分的同類產品,而且各項指標也都滿足要求。”
而在成本方面,ST紅太陽表示,雖然整體成本略有增加,但對于產品品質是很有自信的,該成本對產品的附加值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化妝品級煙酰胺利潤有限
那么,化妝品級煙酰胺到底能為ST紅太陽帶來多少利潤呢?
“在我國化妝品級的煙酰胺有相關的China標準,但尚不完善,其工藝、入行門檻也并不算高。”著名經濟學可能宋清輝向本報記者介紹道。這意味著化妝品級煙酰胺售價并不會太高,根據網絡報價,世界上蕞大煙酰胺制作生產廠商龍沙(Lonza)的化妝品級煙酰胺1公斤還不到100元,而供應給寶潔的荷蘭帝斯曼化妝品級煙酰胺,也在100元1公斤左右價格。那么假設ST紅太陽年產300噸化妝品級煙酰胺項目落地投產,且產能發揮完全,一年營收僅不到3000萬,刨掉成本和市場波動,凈利潤有限。年報顯示,2020年,ST紅太陽實現營業收入402199.52萬元,實現歸屬于上市股東凈利潤-15381.34萬元。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在“成分黨”隊伍日益壯大的今天,類似玻尿酸等前幾年流行的成分,其市場正逐漸被新的熱門成分所分割,這意味著隨著技術和需求的升級,煙酰胺成分或也會迎來“降溫”。
深圳市思其晟公司CEO伍岱麒告訴本報記者:“從過往美妝產品市場來看,任何一種流行的功效成分,都有其流行的時期,之后也很可能被新成分所替代,諸如此前的熊果苷、透明質酸(玻尿酸)等,也曾經是風靡一時的主流護膚成分,現在已略顯‘過時’。因此,我認為功效成分的流行是時段性的,非長久性的。”
獨立經濟學家、財經評論員王赤坤也認為:“各種概念的護膚品市場是美膚美顏市場分化出的一個個細分垂直行業,人們對美麗的追求并不是權宜訴求,而是持續需求。只是供給在發生變化,產品根據市場需求迭代。化妝品商家試圖用功能概念創造細分領域,開辟新的市場增量,但整體消費市場競爭依然激烈,每個產品都有生命周期,在一個概念產品生命周期結束之時,另外一個或幾個概念產品就悄然而生。”
目前,ST紅太陽化妝品級煙酰胺項目還未落地投產,雖然面對化妝品級煙酰胺國內市場主要競爭對手包括龍沙、蘭博、凡特魯斯、兄弟科技等企業,ST紅太陽對本報記者表示有信心也有決心在化妝品級煙酰胺領域站穩腳跟,但化妝品級煙酰胺蕞終能為ST紅太陽帶來多少收益,目前還是未知數,《華夏時報》記者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