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湘西7月30日訊(通訊員 向曉玲 楊菡)“‘丑牛’,你幫我看看這健康碼怎么打不開,還有這件新衣服破了個洞,麻煩你幫忙縫補一下”。在瀘溪縣白羊溪毛坪村的一棟木房子里,一臺刻滿斑駁歲月的老舊的縫紉機前,孩童般個子卻是中年年紀的“丑牛”在正熟練地踩著縫紉機,衣布在針腳周圍快速轉動下,一件衣服補好了。
楊秀偉熟練地縫補衣服
“給,補好了!”“這么快啊,嗯,這針腳不錯,活越干越細了啊!幸好有你哦,平日里給我們村民幫了好多忙啊。”接過補好衣服的大媽一邊看著衣服一邊稱贊道。
這是瀘溪縣白羊溪鄉毛坪村南雜店里的一幕,這種其樂融融、鄰里鄉親的畫面已然成為了這里的日常。村里的村民們稱呼南雜店的店主為“丑牛”。“丑牛”名叫楊秀偉,是瀘溪縣白羊溪毛坪村第壹組農民,48歲的他因患侏儒癥,身高僅有1.2米,由于出生時個頭極小經常生病,又恰逢牛年,父母為了好養活,給他取了個小名叫“丑牛”。
從小“丑牛”便知自己與同伴不同,山野間奔跑嬉戲他追不上伙伴,少了那份童年應有的快樂;山間勞作使不上勁,體驗不了勞動汗水的滋味;讀書上大學他力不從心,去外面看看世界成了他的夢想。
“丑牛”與年邁多病的母親相依為命,享受低保、殘疾補貼,生活還過得去。
初中畢業后,看著同齡人憑借著雙手自食其力,他開展思考自己的人生。
到保靖縣比爾鎮比爾村考察非物質文化遺產
于是開始跟著裁縫父親學習裁縫手藝,初學時手腳不協調,針線細活上不了手,他但沒有絲毫退縮,白天晚上,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練習下來,功夫不負有心人,手腳開始平衡,針腳也細了起來,他的臉上開始有了此許笑容。
一年后,他踏上了外出務工之路。靠著這門手藝在溫州開啟了他的創業之路。溫州的日子雖艱辛卻又充滿著希望,想著家里的父母,他更加努力。日積月累下來,銀行卡里已經存了一筆不小的數目。
生活雖以痛吻他,但他仍報之以歌。2001年,懷著對父母的思念,他回到白羊溪,用攢下來的錢在村里開起了南雜店,同時提供復印、裁縫服務,經常免費給村里的條件著的鄉鄰修補衣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的這種樂觀真誠與善良,深深地感動了鄉鄰們。
楊秀偉在給孩子們宣傳防溺水
2017年,在群眾的一致推薦下,“丑牛”帶著大家的信任擔任了毛坪村一組組長。入職以來,他盡管行動不便,但他開會從沒遲到過,精準脫貧,他與群眾談心,鼓勵大家脫貧致富;疫情期間始終同村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走訪宣傳、入戶排查、蹲點值守,教大家正確使用健康碼;他勤奮好學,經常主動學習China方針政策、學習寫作,曾作為“為民瀘溪毛坪村”平臺的管理員,在平臺上發表的多篇文章獲得百姓稱贊和愛戴。
每年的基本醫療保險繳納戶戶上門收款進度較慢。2020年,他率先學習使用農行pos機繳納醫保費用,挨家挨戶進行動員宣傳,毛坪村900余名村民完成醫療保險繳納,實現了基本醫療保障全覆蓋,征繳進度位居瀘溪縣第壹。
村里舉辦文藝匯演活動留景
人小志大,身殘志堅。生命的不公并沒有讓他自暴自棄放棄人生,反之,“丑牛”樂觀向上,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為民服務中,用實際行動踐行責任與擔當,讓平凡的生活閃爍璀璨的光芒。用“丑牛”的話來說:“不論什么樣的人,只要你不放棄,心中充滿希望和力量,就一定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