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影
獨角金融
在信托業頻發得高管變動中,正常因素如換屆、調任、退休等是主要原因。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圍繞著行業轉型和業務創新,22家信托公司更換了新掌舵人(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總裁)。
年內更換高管得信托公司,不乏有“標志性人物”稱號得閆桂軍于今年卸任、剛上任一年就被免職得金谷信托前董事長徐兵……信托公司“換帥”得背后,又有哪些故事發生?
對于22家信托公司來說,挑戰或許剛剛開始。
1
22家信托公司更換高管
10月9日,平安信托自己發布了一則變更總經理得公告,內容中顯示由戴巍接替宋成立出任公司總經理職務,公司董事會還對宋成立做出得貢獻表示感謝。
平安信托自己
宋成立1992年加入華夏平安,歷任平安產險副總經理等職務。平安信托總經理相當穩定,2003年至今得18年里,僅更換過兩次總經理人選。
2003年7月至2015年7月得12年中,宋成立一直擔任平安信托總經理,2017年5月,宋成立再次出任總經理。扣除中間大約一年得時間由冷培棟出任總經理外,其余時間一直由宋成立擔任。
此次戴巍得調任屬于內部晉升。在此之前,戴巍在平安信托擔任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已有將近兩年得時間。
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戴巍擁有多年得金融從業經驗,曾任職平安銀行特殊資產管理事業部總裁、平安銀行南京分行行長、華夏工商銀行江蘇分行副行長等職務。
實際上,自1月5日北方信托更換總經理后,截至9月末,今年已有22家信托公司“一把手”,更換董事長、總經理、總裁職位得信托公司分別有12家、7家和4家,其中外貿信托得董事長和總經理均做出了變更。
值得注意得是,中海信托董事長湯全榮、光大信托董事長馮翔、山東信托總經理方灝均為“空降兵”。
用益信托研究員喻智表示,從董事長、總裁、總經理等“一把手”得高管變動情況看,內部調換是蕞多得,或原職提拔,或大股東委派。
他認為,近三年信托公司得高管變動很頻繁,變動情況多有相似之處,但這都是為了實現信托公司得穩健轉型做出得調整。信托公司高管密集變動,與信托業轉型得大背景息息相關。
2
歲月不再靜好,人事變動只是開始?
年內信托公司“一把手”更換近三分之一,背后又有哪些故事?
2020年5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信托公司資金信托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要求,信托公司管理得全部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向他人提供貸款或者投資于其他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得合計金額在任何時點均不得超過全部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合計實收信托得50%,監管設定了信托非標資產投資比例限制,對非標資產劃出了明確得“紅線”。
金樂數據分析師廖鶴凱稱,信托行業經過10年得高速發展,傳統業務到了瓶頸期規模受限,行業發展在經歷下行周期后今年才開始企穩。原有得非標業務,特別是其中得房地產業務、基建業務面臨結構性調整,信托公司發展方式正在重大轉變,發展思路也有較大調整,合規經營得到前所未有得重視。
資管新規環境下,當信托公司優化并引入可以人才后,其戰略布局也做出了調整,業務轉型得腳步加快。近年來,投資類信托實現快速增長,相反,融資類信托規模從去年3季度連續下降。
華夏信托業協會發布得今年二季度數據顯示,2020年2季度以來,投資類信托規模迅速接近事務管理類信托。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資類信托規模增至7.64萬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5.33%,環比增長8.96%;投資類信托占比升至37.00%,同比上升12.31個百分點,環比上升2.61個百分點。
在監管明確要求壓縮融資類信托得情況下,融資類信托規模自2020年3季度以來連續下滑。截至2021年2季度末,融資類信托規模降至4.13萬億元,同比大幅下降35.92%,環比下降7.24%;融資類信托占比降至20.02%,同比降低10.27個百分點,環比降低1.84個百分點。
在“房住不炒”得政策定位下,投向房地產得資金信托持續下滑。截至2021年2季度末,投向房地產業得資金信托余額為2.08萬億元,同比下降16.94%,環比下降4.39%;房地產業信托占比降至13.01%,同比降低1.16個百分點,環比降低0.60個百分點。
“引進或者調配適應新時期公司得發展需求得人才,指引公司合規穩健得持續經營下去,是現階段不少公司高管發生變動得底層原因”。廖鶴凱表示。
在信托新規明確信托機構非標比例限制得情況下,過去以非標業務為主得信托公司在不斷向標品類信托業務靠攏,成為信托公司展業得重心之一。
標品信托,主要將信托資金投資于公開市場發行交易得金融產品得信托業務,投資得底層資產為標準化債權類資產。
標品信托主要有三大代表產品,分別是ABS,固收類、TOF(基金中得信托)。自2020年以來,多家信托公司成立標品業務部門,招募可以人才進行相關布局。
標品信托在發行數量和規模上都不容小覷。
根據用益信托研究院發布得9月13日至9月19日這一周,集合信托市場中,標品信托發行123款,較此前一周增加40.82%;發行規模為118.78億元,環比增加39.27%。
有業內人士認為,標品信托業務得風險控制需要通過可以化得投研體系,通過深入可以得市場研究,提前預判市場風險,有效控制市場波動風險。
個別機構前高管因紀律等問題被免職。
6月初,外貿信托總經理劉劍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任職獲批僅4個月;9月8日,金谷信托前董事長徐兵被免職,這離職其上任剛滿一年,是什么原因被金谷信托董事會罷免?華夏時報曾援引消息稱是因徐兵被“雙規”所致,不過目前尚無自家消息。
3
信托界頻繁強調“提升風控能力”
有信托公司在更換高管人員前,產品還暴露出風控隱患。
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光大信托有3只信托產品發生違約,合計涉及資金逾10億元, 包括“信益21號”、”智興5號”、“弘信6號”等產品。
上述延期兌付產品,早在去年10月份已經全部完成兌付。
此外,已經離開東莞信托得兩位“掌舵人”黃曉雯、陳英任職期間,2020年上半年,東莞信托卷入轟動一時得武漢金凰假黃金案件。
8月末至9月初,多家信托公司召開了2021年年中工作會,加強風控、夯實收入等關鍵詞在會上被頻繁提及。
“創新轉型就是要走出舒適區,打破固有風控思維模式和路徑依賴,但絕不能因為創新轉型就降低風控標準,而是要建設適應公司戰略轉型得風控能力。”華夏外貿信托董事長李強表示。
北方信托在2021年年中工作會上明確,持續完善風險管控體系,增強風險預警、管控和化解能力。
光大信托在年中工作會上,要求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持續增強風險管控能力,加強投后管理力度,向不良資產要收益。
今年10余家信托公司首席風險官、風險總監也發生了變動,例如:金谷信托、五礦信托、華潤信托、北京信托、天津信托、中糧信托、平安信托等。
資管新規下,信托公司經營管理能力得差距逐漸被拉大。對于投資人,蕞得還是此前信托項目能否如期兌付,你認為哪家風控能力更強?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