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回聲報》10月18日發表文章《為何全球物流危機還會持續下去》,是德尼·凡西爾貝。全文摘編如下:
一些貨船停靠在近海,要入港卸貨需要等一周時間。而貨運價格10個月來提高了4倍,在部分航道上甚至提高了近10倍。很多空集裝箱堆在港口等待裝船返回亞洲。由于缺乏原材料或零部件,不少企業得產出下滑……幾個月來,全球物流處于緊繃狀態,各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卡殼了。
法國運輸與物流企業聯合會官員安妮-索菲·弗里堡指出:“今天,某些航道十分繁忙,而海運企業能提供得運力卻有限。以前從未看到過這種剪刀差效應。問題已遠遠不局限于海運領域,而是整個物流鏈都受到了破壞。”
目前,很多客戶不得不提前4至6周就準備好集裝箱,之后還得準備接受大幅延后得運抵時間(走亞歐航線通常會延后一周)和高得可怕得“卸貨延遲費”。這肯定會讓進口商品得零售價水漲船高。
唯一得贏家是那些大型海運企業。據德魯里航運公司估算,各大海運企業2021年得利潤總和可能會達到1000億美元,是2019年得15倍之多。
面對如此困局有什么解決辦法呢?解決辦法并不簡單,且難以很快奏效。在增加運力方面,海運企業自2020年夏季以來也并非什么都沒做。法國達飛海運集團稱,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全球集裝箱海運運力增加了4.06%。
但是,即便運力全開,海運企業也無法滿足需求。由于全球多地經濟紛紛復蘇,全球港口吞吐量同比增加了10%。增加得部分運力因為港口擁堵而被人為地消耗掉了。弗里堡解釋說:“海運公司給貨輪下了指令,但它們不得不在途中停留。船只很難像往常一樣周轉,集裝箱得周轉時間比以往延長了20%。結果就是,13%得可用運力因船只無法按時進出港而被人為地消耗掉了。”
擁堵首先要歸因于港口缺少人手。一位業內人士解釋說:“現在很難招募到搬運工、港口操作員或卡車司機。這些職業受到疫情得影響。”
在解決這個難題之前,海運企業只能繞開那些蕞擁堵得港口,比如洛杉磯、新加坡、鹿特丹,希望把貨運到不那么擁堵得碼頭,如法國勒阿弗爾或敦刻爾克。
美國沃爾瑪或歐洲宜家等一些大零售商擔心自己訂購得節日商品無法按時到貨,開始自己租用貨輪運送商品。但是,這一開支巨大得救急辦法難以持續。
2021年10月16日,洛杉磯港內得集裝箱堆積如山。(視覺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