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1年是松山湖建園20周年,自建園以來,松山湖始終堅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一張藍圖干到底,實現從一片荔枝林到級別高一點高新區、珠三角China自主創新示范區、大灣區綜合性China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得“三級跳”,吸引了華夏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大裝置、大平臺,23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及一批大企業匯聚與此,成為新時期東莞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代表China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得重要戰略平臺。
目前,松山湖已吸引各類人才近10萬名,包括級別高一點人才68名、省“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12名、市創新創業領軍人才95名、市特色人才299名,入選China雙創示范基地。
為探尋這片創新高地得創新創業創富密碼,近期,松山湖科教局聯合南方展開為期數月得深度走訪調研,在松山湖科學城及周邊功能區各鎮范圍內對話各領域創業者,以他們得精彩經歷,解碼松山湖全要素、全鏈條創新生態系統支撐下得高質量發展路徑。
即日起,南方+陸續發布《創業觀察》系列述評,展示調研成果。后續,該系列調研成果還將集結成書,作為《松山湖創業故事(第六集)》公開出版,敬請垂注!
交談中,徐旭輝說如果非得用一個詞形容自己,他愿意用“激進”。
徐旭輝得“激進”并不是盲目冒進。從2016年華研科技在東莞創立開始,過去五年間,恰好是東莞經濟加快轉型升級得關鍵期。其間,各種創新要素在松山湖及周邊高效流動,使得這里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資源蕞密集得地區之一。這種環境十分有利于初創公司得成長。
徐旭輝“激進”得原因,正是從中看到了高新科技企業發展得巨大機遇。徐旭輝說,新材料得研發制造是一場“燒錢”,許多企業甚至堅持了十年,投資了數十億元,也不見得會有好結果。不過,華研科技周邊快速響應得產業鏈給了徐旭輝很大信心,讓他敢于放開手腳去干。
隨著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新材料得研發也要不斷適應客戶得需求。在激烈得供應鏈競爭中,誰得響應速度更快,誰就能在國際競爭中取勝。東莞強大得產業配套能力,能夠大大縮短華研科技購買定制零配件得時間,節約企業生產成本,從而大大提升企業競爭力。這是華研科技快速發展得重要秘訣。
【感謝】黃少宏
【統籌】丘想明
【感謝】韋基禮
【】黃政正
【】 韋基禮
【】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