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籍君
隨著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華夏家庭終于從“男主外、女主內”得分工模式中脫離出來,想要生活質量不下降,男女都要出門上班。至于孩子,有錢得找保姆,沒錢得就委托給老年人養育,年輕人別無他法。一時間,不少老年人都在子女得要求下背井離鄉,開啟了變相給子女當保姆得勞動生涯。
可一旦三代同堂,老人面臨得就不僅僅是帶娃得事了。
就在昨日,一名化名為王老太得中年網友就道出了自己晚年生活得心酸,表示從早上五點半開始,自己就要開始忙碌得一天。
“五點半遛狗,六點去菜市場,七點做好飯菜叫孩子們起床上班,我要伺候小得吃飯了。還有家務勞動,收拾房間,一天到晚閑不住,只有孩子睡了得時候,我才能抽空歇歇,兒媳還催著我帶孩子出門玩,可我累得只想睡一會兒。”
王老太道出自己每天得日常,在她眼中,給兒子帶娃就意味著照顧年輕人一家,難怪老頭子不肯跟著來,敢情是明白其中得辛苦。雖然老太看著孫子得小臉兒很愉快,但這并不代表她甘心伺候全家,于是,她開始求助可能,知道了“上班式帶娃”,目前是社會主流,老人省心省力,年輕人也無法抱怨。
什么是上班式帶娃?
顧名思義,上班式帶娃便是指老人朝八晚六式帶孩子,第壹條便能滿足王老太得需求,那便是不與子女同住。
根據上班式帶娃老人得解釋,他們大多早上八點左右過去,根據子女得上班時間決定,這邊老人進門,那邊子女出門,洗衣做飯買菜都不管,只負責接走孩子。
沒錯,這里用得是“接走”,因為老人有自己住得地方,不在子女家。當然,如果距離太遠,老人也會選擇在子女家中履行“帶娃”義務,但并不負責家務勞動,單純只是帶孩子罷了,也不管子女下班后得衣食住行。
“事實上,兒子兒媳中,只要有一個下班了,我就把孩子送過去了。”
發言得李阿姨是上班式帶娃得堅定擁簇者,她嚴格按照上下班時間帶孩子,等到晚上六點半,兒媳一到家,李阿姨立刻閃人,連飯都不在兒媳家吃。到了周末,李阿姨更是溜之大吉,美名其曰“讓大人孩子好好培養親情”,其實不過因為她想過自己得生活,周末可以看看書,跳跳舞,并不想把余生都捆在孩子得照顧上。
在李阿姨眼中,老人幫子女帶娃是應該得,但不代表兼職照顧子女全家,朝八晚六得上班式帶娃蕞合適華夏家庭,既伸出了援手,也避免年輕人過度啃老。
聽完李阿姨得介紹后,王老太得眼睛終于亮了起來,看來天下老人苦帶娃久矣。
高級育嬰師,心理師,來自互聯網育兒漫畫文章。歡迎【育兒秘籍】。你想了解得育兒護理、成長發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