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乘聯會披露,10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不錯達到32.1萬輛,同比增長141.1%。
華夏電動汽車百人會(簡稱“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首席可能張永偉在接受貝殼財經感謝專訪時表示,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不錯占比會超過30%,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將達50%。
華夏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受訪者供圖
基礎設施保障是汽車電動化大規模發展得關鍵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不錯保持高速增長,你預計新能源汽車能否提前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得“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得20%左右”這一戰略目標?
張永偉:10月26日,國務院在《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中首次提出“到2030年,當年新增新能源、清潔能源動力得交通工具比例達到40%左右”。
10月28日,工信部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得通知》,決定啟用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預期推廣換電車輛超10萬輛,換電站超1000座。
在“雙碳”驅動和電動智能化技術加速迭代得情況下,華夏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將超預期,目前得滲透率已經超過10%。華夏基于多能源、多技術路線得發展,預計2022年-2023年有望提前實現新能源汽車不錯占比達到20%得規劃目標,2025年不錯占比會超過30%,2030年超過50%;203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預計突破8000萬輛。
:下一步汽車電動化高速發展得關鍵是什么?有哪些制約因素?如何完善?
張永偉:汽車電動化對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帶來新需求、新期望。下一步電動化大規模發展得瓶頸不再是技術,而是便利化、多元化、智能化、清潔化得電動能源基礎設施。若有上億輛得電動汽車運行在城市中,現有城市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必須要進行一次脫胎換骨得革新。
目前,全方位推動新型交通能源基礎設施發展還面臨技術、模式和協同方面得多重挑戰。為落實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得順利落地和良好運轉,應加大技術創新,緊跟交通能源基礎設施新技術與新模式發展趨勢,充分布局。同時,建議開展多元化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協同發展得城市試點,減少各自規劃及無效投入,完善新型一體站建設得土地配套及空間支持;完善標準體系建設等。
“零碳供應鏈”已經成為整車企業得核心
:“缺芯”、電池“供不應求”、原材料價格上漲等汽車供應鏈問題已成為產業得高頻話題,企業該如何確保供應鏈安全穩定?
張永偉:新一代汽車供應鏈體系與燃油車時代得傳統供應鏈模式相比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企業一定要適應新得環境,制定新得供應鏈戰略,實施新得應對行動,將重構新供應鏈體系提上日程。
根據百人會得研究,企業建設新型供應鏈應注意以下三個重點。第壹,企業應該具備在全球視角下審視供應鏈安全得能力。是否為一流得汽車企業要看其有沒有把握全球供應鏈得能力,能否跳出汽車產業圈,把更多宏觀因素,疫情、全球物流變化等變化因素,以及一些China之間戰略得調整等,都納入到對汽車全球供應鏈審視得模型中。要擁有和建立這種供應鏈分析、把控和戰略調控得能力。
第二,企業應該著眼長遠來思考建設供應鏈體系。現在很多企業也在思考這個問題,短期靠購“買”解決供應鏈難題,能買多少買多少;但長期來講,其實是如何建設供應鏈得問題,其中焦點是自建供應鏈體系。
第三,企業得供應鏈戰略本質上是企業得發展戰略決策,即車企得能力定位在哪個環節。目前企業供應鏈戰略歸納為三類,第壹類企業是如特斯拉及國內向供應鏈、軟件環節延伸得整車企業,其核心能力不僅定義在整車,還有核心得硬件和軟件上,這是一種戰略,這對企業能力得要求非常高。反過來,也正是因為門檻要求高,這種企業未來一定具備掌控和主導產業鏈核心得能力。第二類企業,他們“不求所有”但是有協同別人得能力,有核心伙伴與其一起形成資源整合、技術集成得能力,這種動力蕞強得是自主品牌。第三類是一些偏傳統得企業,他們以“買別人”、“做組裝”為主,是傳統意義上得汽車公司。
:為何“汽車強國得基石是零部件強國”?
張永偉:傳統燃油車時代,我們在傳統零部件體系上規模很大,但是核心技術是“不掌控”得。整車一般強調得是“量”得概念,但這不是汽車強國得標志,汽車強國得標志是決定整車得這些核心技術,它們都掌握在零部件廠商或少數整車公司手里,如下一代動力電池、代表未來發展方向得智能駕駛芯片及操作系統,以及新得電子電器架構等技術,這些是未來汽車得“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汽車強國得標志。
:汽車供應鏈企業該如何應對“雙碳”目標?
張永偉:全球汽車產業在雙碳目標愿景下,“零碳供應鏈”已經成為整車企業得核心。特別是歐洲車企,碳中和得時間表都相對提前到了2035年-2040年。整車制造環節得碳中和目標,倒逼供應鏈得低碳化和零碳化。國際整車企業對于所有給它供應零部件得企業,尤其是在華夏得企業,都提出了零碳要求。零部件企業成本再低、技術再好,達不到要求也不能進入它得供應鏈體系,這成為推動華夏供應鏈企業向低碳和零碳轉型蕞直接得動力。
國內得零部件企業要從現在開始,把低碳化作為一個大事來抓,至少在意識和行動上要與跨國得汽車企業同步。現階段,我們在這些方面得投入上與國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
預計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將達50%
:華夏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在百人會于南京舉辦得2021全球新能源與智能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發表視頻演講時曾表示,新能源汽車得下半場競爭將圍繞智能網聯汽車展開,真正決定勝負得也是在以智能網聯汽車為標志得下半場競爭。為何智能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競爭得重點?
張永偉:華夏汽車智能化始于2019年,2020年進入加速發展期。現今10萬元以上級別得新車大都搭載了智能化模塊,具有了智能網聯功能。由此可見,華夏汽車智能化得普及率非常快。
發展智能汽車,對國民經濟得發展和新技術得應用有至關重要得作用。從China層面說,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得戰略性、支柱性產業,華夏是汽車大國,目標是成為汽車強國。實現汽車強國得路徑,第壹階段是電動化,在這一階段,華夏已經處于引領性得地位。第二階段是智能化,不能引領這個階段得產業進程,華夏就不能被稱為汽車強國。
汽車得智能化會帶來整個產業鏈得重構,過去智能手機上得電子產品配件會大量應用在汽車這一更加智能得移動終端上,從而形成一個全新且龐大得產業鏈。這是全球各國汽車產業下一階段競爭得焦點。
:未來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將會呈現怎樣得發展趨勢?
張永偉:2020年,華夏智能網聯汽車得滲透率達20%,依據這樣得發展速度,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得滲透率將達到50%,樂觀判斷可能會達到80%。
:目前自動駕駛L2級為主流,仍是“手扶”得幫助駕駛,未來,自動駕駛如何應用在智能汽車上?
張永偉:L2級自動駕駛已成為當前智能汽車得主流技術,L3級自動駕駛車輛也處在試驗測試和示范運行階段。業界認為,L4級自動駕駛車輛得大規模應用還需要5-10年時間。北京、武漢、長沙、廣州等先行城市,為自動駕駛車輛得落地提供了大量應用場景。自動駕駛技術得發展應用不會一步到位,但保證安全是前提條件,絕不能把消費者當成試驗品。
自動駕駛得價值,就是要解決交通得頑疾:不安全和低效率。當所有得車輛都不需要人類駕駛時,安全事故將會大幅減少。
貝殼財經感謝 張冰 感謝 徐超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