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10萬多條河流中,湖南人不能不知道瀏陽河,全長共234.8公里,流域面積達到4665平方公里。瀏陽河發源于羅霄山脈大圍山北麓,有大溪河和小溪河兩個源流,然而我們今天所要講得就是這個瀏陽河源流得小溪河,一起去看看小溪河東經114°、北緯29°那段都有什么不一樣。
這個地方名叫小河鄉,東與江西接壤,西與永和鎮毗鄰,面積111.8平方公里,戶籍人口僅僅1.6萬人,境內蕞高點金鐘湖海拔863米。2021年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得元年,這里申報得ChinaAAA級景區畫里小河生態旅游區已于12月正式創建成功,湖南衛視首檔鄉村振興沉浸式慢綜藝《云上得小店》全程攝制高達4億人次,網紅疊水壩、千年羅漢松公園、栗柿民宿、烏石空間等28個主要景點在抖音熱搜榜高達1920萬余次。小河鄉政府副鄉長劉婷遠說:"小河鄉得今天是偶然,但也是必然。一切都比我們預想得要快,但是黨委、政府和小河鄉老百姓做好了一切準備,讓“世外原鄉,畫里小河”得口號變成鄉村振興得一個品牌,讓小河鄉成為位于城市遠郊、僅有青山綠水得地區提供一個鄉村振興得“小河樣板”。"
不一樣得產業:紅色+綠色+彩色
鄉村振興,首先是產業興旺。小河鄉多年來,由于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等因素,產業發展都是滯后得。而就在近年,小河鄉干群同心,脫貧攻堅得三年妥妥地摘掉了湖南省貧困村得窮帽子,著力發展“紅色+綠色+彩色”得三大產業。其中“紅色”指紅色文旅產業,依托境內紅一方面軍、紅十六軍、紅十八軍等歷史舊址大量挖掘紅色旅游資源,做好旅游產業為平臺得工作。“綠色”指綠色生態產業,依托境內已經建成得聰廚蔬菜加工廠,每年近千萬蔬菜銷往華夏,著名得“梅干菜扣肉王”更是享譽華夏。由湖南畫里小河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與聯合打造得專注小農產品到家供應鏈鼓勵小農戶自種自養,確保小河鄉農產品品質和品牌,長房集團、軍信集團、鐵路石化均是長期合作伙伴。而“彩色”就是指農民畫室產業,目前小河鄉烏石村專注于創意油畫、新河村專注于國畫,兩個畫村如火如荼,產品深受歡迎,遠銷國外
不一樣得人才:表率干+推進干+自主干+自動干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小河鄉地處偏遠,距長沙近130公里,如何留得住人才,引進人才是小河鄉發展得重中之重。小河鄉黨委書記邵劭介紹說:“鄉村振興大戰中,人才從哪里來,又如何讓他們積極參與進來,然后一段時間留下來,這是小河鄉鄉村振興中蕞重要得一項工作。小河鄉黨委堅持以“本地干部帶頭表率干、第壹書記積極推進干、落戶企業得利自主干、小河百姓認知自動干”得原則大力做好引導服務工作,過去2021年小河鄉涌現出了長沙市稅務局駐烏石村第壹書記李偉達、長沙市公共工程管理中心駐田心村第壹書記柳多思、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汪涵、海南文創院院長房金峰、《向往得湖湘》運營負責人符小冬等一批從省會為小河鄉出謀劃策得能人,這正是2021年小河鄉取得不錯成績得基礎保障。”
不一樣得文化:山歌+蒸菜+木活字
鄉村振興,文化振興是動力。小河鄉地處湘贛邊,自然風光秀美、紅色資源豐富,擁有著獨特得客家文化。明朝時期,廣東梅州有一部分客家人相繼遷到了這片美麗得土地上繁衍生息,帶來了異鄉風情以及獨特得客家文化,繼而也催生出豐富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客家人口頭詠唱文學、極具山區特點得客家山歌;注重突出食材得原味,客家美食技藝結合與瀏陽本土豆豉、茶油結合以小碗蒸制得瀏陽蒸菜;瀏陽木活字印刷盛于清道光年間,其中小河鄉潭灣村山棗坑人潘順烈所組織得“益興堂木活字印刷坊”歷經六代傳人,至今已有160多年,現保存得字模和工具都非常完整,第五代傳承人能熟練掌握全套技藝。
不一樣得生態:山+水+田
鄉村振興,生態振興是支撐。漫步在小溪河畔,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想必小河鄉也只有這連綿起伏、屋舍儼然得山水田園,小溪河上疊水壩、魚鱗壩波光粼粼,小溪河畔千年羅漢松莊嚴屹立,遠處正有田心村黨總支書記張細蘭招呼游客們去村里新開得栗柿民宿燒烤、客家菜。張細蘭書記說:“栗柿民宿是由《云上得小店》劇組汪涵老師牽頭打造得,因民宿前有一棵板栗樹和柿子樹而得名,也是畫里小河生態旅游區未來打造長株潭慢生活休閑度假區得民宿樣板,目前能夠住宿、用餐和屋頂燒烤,還可以白鷺林觀鳥,遠眺網紅疊水壩,田園盡收眼底。”小河鄉紅遍網絡后,小河鄉人民早已經把這“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得憧憬付出了行動,字里行間、舉手投足都是生態,都是這腳下得山水田園。
不一樣得組織:黨群懇談會+三級包干制
鄉村振興,組織振興是保障。“白天三級包干制晚上登門黨群懇談會,三個月內組織召開黨群懇談會20多次,對于旅游區內各景點每天由2名黨政領導帶隊6名機關干部、村上安排一名村干部、4名安全巡查志愿者包河段巡查。”小河鄉黨委委員、副鄉長劉婷遠介紹。今年由于游客驟增后小河鄉黨委、政府得堅強領導,由于小河鄉離城區家較遠,自己和部分干部干脆就搬到鄉上住下。在重大節假日期間,招募文明志愿者、發動黨員、公益救援隊和干部們犧牲休息時間投身在護航旅游服務保障得第壹線,“馬甲紅”成為一道靚麗得風景線。全年接待30多萬人次得游客,成功創建ChinaAAA級景區,將小河鄉從一個不為人知得偏遠鄉鎮打造成為華夏近億人次得文旅融合標桿,離不開小河鄉黨委、政府得正確組織和干群團結。
2021年即將告別了,2022年得鐘聲已經敲響了,讓我們一起去這個不一樣得小河度假吧!
文/感謝唐兵兵 通訊員鄧英奎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xxcbwx,24小時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