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武漢重點發展哪里?12月30日,《武漢市國土空間“十四五”規劃》公布,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規劃》編制有關內容進行解讀。
5年后,武漢人口達1380萬
重點按照“主城做優、四副做強、城鄉一體、融合發展”得空間格局,落實“五個中心”建設得空間需求,至2025年,武漢市常住人口達到1380萬人,城鎮建設用地規模達到1200平方公里。
主城:兩江四岸+4個副中心
著力優化主城人口規模、高端要素、先進功能,挖掘主城人文價值,提升空間品質,培育多元創新空間,打造China中心城市“主中心”。
加強打造“兩江四岸”中央活動區,以漢口沿江、漢正街、武昌濱江為核心,集聚發展現代服務業;以武昌古城、漢陽古城、漢口歷史風貌區為核心,推進古城新生,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彰顯文化魅力;
推進建設白沙、諶家磯、漢陽濱江片。
特色化發展四個主城副中心,推進楊春湖、魯巷、南湖、漢江灣分別打造特色服務業集聚區。
推進主城形成“一廊兩心”魅力生態區,加快建設百里長江生態廊道;進一步提升東湖綠心,加強天興洲綠心得生態管控與適度游憩功能發展。
四副:100-200萬人“大城市”
加快建設光谷副城、車谷副城、臨空經濟區副城、長江新區副城,提升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網絡安全、臨空經濟、航天航運、未來產業等核心功能,打造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每個副城按照100-200萬人得標準配置各類設施,重點以軌道交通、快速路得復合交通走廊為主要軸向,帶動新城中心、工業倍增園區、物流園區(中心)、地鐵小鎮、新城公園等功能空間單元得綜合發展。
光谷副城:做強科技創新功能,發揮東湖實驗室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建設光谷中心城、東湖科學城,構建光谷科創大走廊、光谷中央生態大走廊等,輻射帶動江夏和鄂州、黃石、咸寧等地區發展。
車谷副城:做強先進制造功能,發揮China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建設車谷中心區、軍山、紗帽、常福等區域建設,構建沿318國道和漢洪公路空間拓展軸,輻射帶動蔡甸和仙桃、天門、潛江及洪湖等地區發展。
臨空經濟區副城:做強網絡安全、臨空經濟等功能,發揮天河機場及China網絡安全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武漢航空城、吳家山、走馬嶺等區域建設,構建沿漢十高速和沿107國道空間發展軸,輻射帶動孝感、隨州等地區發展。
長江新區副城:做強航天航運、未來產業等功能,發揮陽邏國際港、China航天產業基地等引領作用,加快推進武湖、陽邏等區域建設,構建沿長江經濟帶和漢施公路得空間發展軸,輻射帶動黃陂、新洲和黃岡等地區縱深發展。
29個市級重點功能區片
“華夏經濟中心”重點功能區(12個):以“主城+五基地”為核心集聚區,主城繼續推進漢口濱江商務區、武昌濱江商務區、楊春湖商務區,特色謀劃青山、漢陽、諶家磯、白沙濱江區,通過7個重點功能區引領現代服務業升級;新城持續推進五大基地為核心得重點功能區建設,通過5個重點功能區引領先進制造業發展。
“China科技創新中心”重點功能區(3個):以“大武昌+長江新區”為核心集聚區,持續推進洪山大學之城、東湖科學城(含東湖實驗室),培育發展長江新區科教城,形成3個重點功能區承載綜合性科學中心、科教創新中心功能。
“China商貿物流中心”重點功能區(4個):以大漢口地區為核心集聚區,重點推進漢正街中央服務區、漢口北商貿區等2個重點功能區建設,同時鞏固漢正街、江漢路、武廣等傳統商貿區優勢,承載商貿、消費中心職能;提升空鐵聯運得武漢航空城(天河樞紐片)、水鐵聯運得陽邏國際港2個重點功能區,承載綜合交通樞紐職能。
“國際交往中心”重點功能區(3個):以大漢陽地區為核心集聚區,重點推進龜北、中法生態城,以及武漢航空城(天河會展體育中心片),承載國際賽事、會展、國際合作等職能。
“區域金融中心”重點功能區(2個):重點突出科技金融發展,依托金融中心區和科技活動,推進王家墩地區、光谷中心城(含光谷金融港)2個重點功能區建設,同時繼續強化建設大道沿線現狀金融產業帶引領作用,共同承載科技金融職能。
“濱水文化名城”重點功能區(5個):包括復興武昌古城、漢陽古城、漢口歷史風貌區,提升東湖綠心(鼓架山片)、天興洲綠心,彰顯武漢濱水文化魅力
打造10個標志性區域
兩江四岸濱江活力區:百里沿江生態文化長廊、漢正街中央商務區、漢口歷史風貌區、二七濱江商務區、諶家磯總部服務區、武昌古城風貌區、武昌濱江商務區、青山濱江商務區、白沙新城濱江綜合服務區、漢陽歸元文化區、世貿濱江綜合服務區。
武漢航空城:天河機場四期擴建、沿江高鐵站等重大工程建設。
東湖科學城:自主創新重大示范項目、東湖實驗室(大科學裝置)、光谷科學島、未來城中心區等。
長江新區科教城:科技商務、研發辦公、商業中心、文化創意、農業主題公園。
車都智慧城: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產業園、China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基地、軍山智谷、龍靈山郊野體育公園。
武漢航天城:火箭產業園、衛星產業園、磁電產業園、衛星測運控中心。
China網絡安全基地:級別高一點網絡安全教育基地、網絡安全產業基地、China網安產業創新中心。
光谷南大健康基地:華夏生物第二總部暨疫苗生產基地、東湖高新國際健康城、公共科技研發中心和服務平臺。
楊春湖高鐵商務區:楊春湖站前商務區、華僑城“歡樂天際”、前海人壽商務綜合體、北洋橋公園、兩港公園。
漢陽站樞紐區:武西高鐵重大工程、中法半島小鎮、漢江什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后官湖生態綠楔得保護和修復。
新建3座高鐵站
加密武漢鐵路樞紐對外聯系網絡,提升鐵路通道能力,建設以武漢為中心得“兩縱兩橫兩連”十二個方向得華夏高鐵網絡中心。
在現狀京廣高鐵、合武-漢宜客運專線四個方向基礎上,擴大高鐵輻射圈層,重點建設武西高鐵武漢直通線、沿江高鐵、京九高鐵、武福高鐵等骨干高鐵線路。
按照“高鐵4.0”理念,貫徹高標準站城一體得要求,新建漢陽站、武漢天河站、長江新區站等3座高鐵站。實施武漢站改造提升。
啟動鐵路貨運外繞線研究,構建城市圈貨運鐵路環線,實現鐵路貨車不穿城,實現1小時直達武漢城市圈、2小時直達長江中游城市群、4小時直達長三角、珠三角等級別高一點城市群。
建設8座過長江通道
重點建設友誼大道、武昌大道、右岸大道、左岸大道南段、高新大道等快速路,南泥灣大道、綠色大道、江夏大道等主干路。
重點建設二七、白沙公鐵橋、堤角、光谷、雙柳、簰洲灣、青菱、金口等8座過長江通道和江漢七橋、江漢八橋、江漢九橋、江漢十橋、多福路慢行橋等5座過漢江通道,
建成兩湖隧道,謀劃實施南湖通道、橫一通道等地下大通道建設。
建成“軌道上得武漢”
“加密中心、優化外圍”,加快實施第四期軌道線網建設,啟動第五期報批及建設工作,建成5號線、12號線、16號線等軌道線路,開工建設13號線、17號線、20號線等軌道線路。
推動武漢至鄂州、孝感等方向得市域(郊)鐵路建設。
實施漢正街、光谷等區域新型中運量公交系統,彌補軌道交通薄弱區域。2025年形成約700公里得軌道網,建成“軌道上得武漢”。
(湖北)
【感謝:姚昊】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