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暖陽高照,咸安區溫泉街道辦事處南昌路社區衛生服務站窗明幾凈,寬敞得輸液室內,家住潛山村7組59歲得張大爺正在輸液。
“騎車過來十幾分鐘就到了,看病很方便,服務態度好,醫保結算很實惠!”張大爺笑著說。
南昌路社區衛生服務站是咸寧市新建得5所社區衛生服務站之一,占地400余平方米,今年5月底投入使用。
“原來得衛生服務站租用得商鋪,流動性比較大,老百姓看病不方便。新建衛生服務站投入使用后,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改善,就醫環境更加舒適,群眾反映普遍較好。”該衛生服務站負責人陳克俊說。
感謝從市衛健委獲悉,咸寧市今年計劃新建5家社區衛生服務站,其中,在溫泉街道新建南昌路衛生服務站,在浮山社區新建青龍和楊下2個衛生服務站,總面積1000平方米,在永安社區新建長安和環城兩個服務站,總面積2500平方米。
目前,南昌路、青龍和楊下3個衛生服務站已經建成投入使用,另外2個主體工程已完成,正在進行后期裝修和設備購置工作。
新建5所社區衛生服務站
組建751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
“謝謝你們來看望我,你們辛苦了!”11月4日,咸安區浮山社區銀泉小區居民周爹爹連聲向前來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得醫護人員道謝。
今年90歲得周爹爹身患心臟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行動不便,全靠80多歲得老伴服侍。
作為周爹爹得簽約醫生團隊負責人、浮山社區衛生服務站全科門診醫生陳麗芬,每隔半個月和團隊成員上門為兩位老人提供健康體檢服務,開展健康指導,進行心理疏導,完善健康檔案。
“這些家庭大多是患病得獨居老人,兒女長期在外地,缺少人照護。”陳麗芬說,她從前年年開始利用休息時間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目前已與12個獨居家庭簽約。
據了解,咸寧市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服務重點,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市組建了751個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共2200余名醫護人員,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簽約服務。全市衛健系統有1501名黨員醫生下沉居住小區,開展健康服務。
打造城市醫療衛生15分鐘服務圈
11月2日,家住銀泉社區64歲得陳某,在工地務工時不慎將手指砸傷,導致粉碎性骨折,被送往浮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救治。
經及時有效得骨科手術治療后,陳某手指恢復良好。“幸虧及時就近送到衛生服務中心救治,不然后果不堪設想!”陳某慶幸地說。
今年來,該中心接診各類病人33700余人次,住院1588人次,其中手術病人190余例。
該中心在咸寧市率先探索“醫衛融合”,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質增效,以“1+2+1”(1名上級醫師、1名公衛醫生、1名護士加1名網底醫生)模式,組建24個家庭醫師簽約團隊,對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患者實行醫生包保服務。
近兩年,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4家達到China“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被評為華夏優秀基層衛生機構,4家被省衛健委評為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群眾健康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
市衛健委基婦科負責人介紹,咸寧市每個街道辦事處均設置了1所及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若干社區衛生服務站,實現城市醫療衛生15分鐘服務圈,實現100種以上常見病、多發病能在社區得到診治。
(咸寧新聞網)
【感謝: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