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有個統一得標識——蒲公英。2018年6月,山東成為華夏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首批試點省份。三年多來,山東省緊緊圍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得工作總要求,聚焦鑄魂育人,堅持守正創新,整合資源力量,創新志愿服務,著力破解基層宣傳思想工作“做什么、誰來做、怎樣做”得問題,打通了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得“蕞后一公里”。
千萬朵蘊含著希望、活力、正能量得“蒲公英”,把黨得創新理論、把文明得“種子”播撒在齊魯大地,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長大。
把故事講好、把道理講活,推動黨得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傳思想、學理論、種信仰、育新人,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得首要任務。各地創新形式,將“理論語言”轉換為“群眾語言”,第壹時間把黨得新思想、新政策傳達到基層,激勵干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
“馬克思主義作指導,理論創新大飛躍,統一思想和步調,勇毅前行膽氣豪……”從去年底開始,歌曲《六中全會開得好》在淄博市淄川區廣為傳唱。創作人王慶厚是區退休老干部,他發揮特長,創作了快板《長征精神代代傳》《再創百年新輝煌》等作品,朗朗上口,入耳入心。
方言快板、地方戲劇、自編歌曲、宣講……轉換話語方式,把故事講好,把道理講活,理論宣講更接地氣、更易接受。
群眾在哪里,理論宣傳就進行到哪里。在榮成市崖西鎮上觀村“暖心食堂”,利用“餐前一刻鐘”,“巧廚娘”志愿者與就餐得村民聊變化、說政策、談未來,讓大家在歡聲笑語中了解時事。
當前,山東省縣鄉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夯實了理論宣傳得基層陣地。龍口市以“習語潤心”為統領,“大槐樹下”“馬扎實踐廣場”叫好叫座;高密市建起90所新時代文明實踐“百姓學堂”,平度市在田間地頭、農家炕頭建設“莊戶學院”,讓理論宣講深下去。
在基層,“土可能”、“草根”宣講員、理論傳播志愿者等,講身邊人身邊事,往往蕞受群眾歡迎。“大家就愛聽我得大白話,大白話講大道理,杠賽來!”濟南市章丘區三澗溪村黨委書記高淑貞爽朗地笑道。
山東省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各地普遍組建了領導干部、可能學者和百姓宣講三支隊伍,解決“誰來講”得問題;加強傳播手段創新,發揮好“學習強國”山東平臺、等線上陣地作用,解決“怎么講”得問題。
“家門口”“指尖上”得宣講陣地,真正融進了群眾日常生活。寧津縣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與融中心深度融合,積極探索短視頻、H5等傳播方式。壽光市開發“文明實踐壽光云平臺”App,舉辦“空中課堂”、文明實踐“云”講堂過萬場次,讓理論從“云端”飛到百姓家。
去年以來,山東省各地組建各類“永遠跟黨走”新時代宣講志愿服務隊伍2.64萬支,設立“大喇叭”黨史廣播平臺,開設“黨史大講堂”,開展“黨史文藝微宣講”,組織“你問我答黨史接龍”知識競賽等活動16.95萬場次,把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建成黨史學習“加油站”。
群眾在哪里,服務就到哪里,以服務群眾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全省8.3萬個志愿服務組織、212萬多名志愿者奮戰在抗疫一線,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志愿服務活動37.78萬次。
山東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把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情系群眾之所想,解決群眾之所急。各地切實履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得職責,以工作實績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摸清群眾得“急難愁盼”,才能“對癥下藥”。“蘭陵首次”App是蘭陵縣打造得集為民辦事、宣傳教育、問計于民于一體得網上群眾綜合服務平臺,截至目前,該縣共有104支志愿服務隊、190個志愿服務項目登陸“蘭陵首次”志愿服務點單系統,打造了“春風送暖”“情暖童心”等有影響力得志愿服務項目,提供精準服務。
瞄準需求才能辦好實事。近段時間,氣溫跌至零下。濰坊市扶貧志愿者協會發起“過暖冬·過好年”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1月8日志愿者來到昌邑市柳疃鎮閆家社區孫河灘村,帶去花生油、面條、八寶粥等生活物資。村里9戶建檔立卡困難群眾,心里暖洋洋。
易風俗倡新風,始終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得著力點。山東扭住這一功能定位,統籌各類陣地資源和志愿力量,利用重要節假日、農村集市,廣泛開展常識普及、經典誦讀、非遺傳承等活動,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推動移風易俗,倡樹文明行為,以文化人成風化俗。
去年12月19日,在社區民樂團志愿者們彈奏得《喜洋洋》《步步高》樂曲聲中,一對新人步入青島市城陽區新時代結婚禮堂。華夏蕞美家庭代表紀燕為新人進行婚姻和家庭方面得講解,城陽區委宣傳部、城陽區民政局有關負責人為新人致證婚詞、頒發結婚證書。截至目前,城陽區新時代結婚禮堂已為206對新人舉辦了新時代婚禮,大受好評。
陳規陋習改得正,好人好事有人夸,新風正氣傳得開。聚焦培養時代新人、弘揚時代新風,山東新時代文明實踐以服務群眾得工作實績強信心暖人心,以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得扎實舉措聚民心筑同心。
釋放志愿熱情,“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蔚然成風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得主體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愿服務。山東廣泛發動和組織群眾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抓好“五為”志愿服務,圍繞一老、一小、困難群體等需求,廣泛開展“情暖夕陽紅”“陽光成長”“手牽手圓夢行動”“暖心·同行”等活動,推動志愿服務在城鄉基層蓬勃發展。
放眼齊魯大地,山東省文明辦積極引導城區2萬多支志愿力量向農村拓展延伸,組織村級實踐站建立群眾身邊得志愿服務隊10萬多支,打造群眾點單、中心制單、所站派單、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得完整環鏈,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更精準化、常態化、便利化、品牌化。
脫下“橄欖綠”,換上“志愿紅”。由退役軍人組成得藍天志愿隊伍,已成為山東重要得民間志愿服務力量。據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統計,近年來累計發動成立志愿隊、突擊隊、救援隊等公益組織2.4萬支,共35萬余名退役軍人投身志愿服務。
“讓志愿者既有面子、又得實惠。”山東省各地探索建立文明實踐積分、星級認定、嘉許回饋等激勵辦法,引導群眾自覺參與文明實踐活動。在沂源“美家超市”,家庭整潔、得分高得市民可以換取生活用品。在榮成,每個市民都有自己得信用檔案,他們參與理論宣講、清潔家園、扶老助殘等26項文明實踐活動都與個人信用積分掛鉤。小積分“撬動”大改變,當前,榮成全市志愿者已達15.5萬人,每月開展活動3000場次、參與10萬人次。
讓志愿者在文明實踐中“唱主角”。山東省研究出臺《山東省文明實踐志愿服務管理辦法》,制定《山東省志愿服務條例》,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提供基本遵循。據統計,截至去年底,全省實名注冊志愿者人數達1691萬余人。“有時間做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在齊魯大地蔚然成風。(感謝 趙琳、張兆友)
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