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節到了,記得在很早以前的情人節,我們常常能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歡快的在一起吃飯看電影聊天,然后有去做的你懂的那啥。我們也常常能看到在很早以前的情人節,男孩子不需要花太多的錢就能夠討好女孩子,而女孩子也不需要太多的錢就能夠獲得感情,獲得浪漫,獲得快感,可以說以前的情人節,那是充滿了溫馨和浪漫的年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情人節慢慢的失去了她原本的意義,慢慢的變得昂貴,慢慢的不屬于窮人的節日,也慢慢的變成了資本家斂財的工具。那么,為什么一個充滿了溫馨浪漫而有意義的節日變得無人問津,無人敢過了?老熟人慢慢的和大家分析這個事情。
首先,在我國情人節主要有兩天,一個是七夕情人節,一個是2月14日情人節,話說,七夕情人節大家都懂,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被人們成為情人節。而另一個日子2月14日其實是西方的情人節。其實這原本是歐洲的一個宗教節日,但是隨著改革開放,這些節日逐漸的流入了大陸,并且深受很多年輕人追捧。當然,除了這些大型的情人節,還有一些節日也被當作了情人節,比如西方的圣誕節,當然甚至一些其她節日也被當作特殊的情人節。至于這些節日,老熟人以后慢慢的和大家聊。話說在古代,由于婦女的地位下,情人節算是很多女人的一個奢侈品,窮人家的女孩子是基本上過不起情人節的,而富人家的女子,偶爾也會收到一些小禮物,比如說梳子,小荷包也就是現在的錢包,或者玉鐲等等。然而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并且在自由戀愛的主張下,情人節開始逐漸的流行起來。在我們父輩那會,由于多數是以相親為主,情人節的意義并不大,但是也有一些追求浪漫的人群里也過情人節,比如我父親在年輕時候就常常給我母親寫情書,送一些小禮物。而我母親也常常用一些小禮物回復我父親,因此,那時的情人節總結起來就是禮輕情意重。
到了我們讀書的時候,學校是嚴格禁止談戀愛的,但是私下里,總是有很多的情侶之間互相的來往。因此,每逢情人節男孩子都會準備很多零食給女孩子,或者私下里給一束鮮花,然后到了晚上一起吃一頓不貴的飯,就是一個幸福的情人節。而那個時代的人往往也懂女孩子們是如何回饋男孩子的。
而隨著我們的長大,情人節最初在我們80后這一代人里還是能夠消費的起的。那會的女孩子也沒有要名牌包包,名牌禮物,那會的情人節吃一頓好吃的,然后看一場電影。禮物么?反正表達意義就行。然后剩下的事情,你也懂。
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十年里,女人們被資本家所盯上,然后大肆的女人們灌輸拜金思想。以至于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讓情人節徹底的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女孩子們不再追求感情,不再追求浪漫,而是單純的追求金錢,追求財富。女孩子之間經常攀比誰誰誰的男友有錢,誰誰睡的老公是個大款,以至于很多女孩子在金錢中迷失了自己。她們往往打著感情,戀愛以及態度的旗號伸手向自己的男友要禮物,而且越要越多,越要越大,最終導致了很多男孩子因為戀愛變得越來越窮,最后談一場戀愛下來負債累累,而很多女孩子則是趁著年輕的時候談了幾個對象變得盆滿缽滿。因此稍微聰明點的男人們不在追求女孩子,也不在過情人節,更不在關注這些日子,而男人們的反擊也直接導致了城市里大量剩女的產生。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說我國結婚率低,生育率低基本上都是這些資本家和女孩子們造成的。
因此老熟人認為,資本應該從男女之間的情感中褪去。而情人節應該恢復她本身應該有的意義。這樣子才有利于國家的良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