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人,每個人都應該很熟悉七夕吧,今天就是農歷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節。關于七夕的,大家都會把她默認為我國的情人節,賦予他浪漫而美好的寓意,由于這些年來大眾灌輸的思想都是七夕就是情侶們的節日,就好像是專門為他們而定制的節日,但實際上就是這樣的嗎?其實不全是這樣的,因為在古時的七夕還有另外的寓意的,想必大家都聽過七夕的另一個名字“乞巧節”吧,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她為什么會被這么叫,所以接下來為大家講述一下這個節日吧。
七夕的由來
每年的農歷七月初七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七夕,這是屬于漢族的節日,不過在后來大眾都普遍在慶祝,所以就并沒有劃分得那么嚴謹了。七夕原名乞巧節;這個節日始于漢代,在《西京雜技》這本書中最早有了關于她的記錄:“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俱習之”其實開始的時候,七夕的主角主要都是少女,活動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這天也被稱作“乞巧節”、“少女節”或是“女兒節”。這一天是年輕姑娘們最重視的日子。大家都知道在古時男耕女織的那個年代,織藝對于女的來說是多么重要,姑娘們的“乞巧”方式,就是看誰可以完整且快速地將絲線穿過七孔針,能快速穿過的人就是獲勝者,這意味著她心靈手巧的同時還能得到大家的贊賞,而且這個活動獲勝就是表明你的能力是被大眾認可的。
乞巧節是在晚上,在七月初七的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禮拜織女,希望織女可以傳授給她們手藝。在有些地方這個節日可熱鬧了,現場儀式感滿滿,虔誠隆重,會擺放陳列姑娘們做的女紅還有花果和其他的家具,所有東西都精美漂亮,惹人喜愛,這個節日和現在一樣都是充滿了浪漫色彩,令人向往。但是大家應該都不知道吧,至于現如今如何演變成了情人節,當然也和我們常聽到的傳說,也就是牛郎織女一年被迫分開在銀河兩岸一年只有在七夕這一天見一次的故事脫不了關系。因此大家不約而同的賦予了她愛情的象征意義,雖然如此,這個節日也依舊的美好,但相比于現在這個寓意,很少有人知道她的來歷了。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實際上是有很多的慶祝方式的,關于她的一些習俗大家應該都只是有所聽聞,但在七夕這一天的習俗都不是非常熟悉,加上這個節日也沒有像放假之類的福利所以大家都不是很制動器。像在這一天的習俗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投針驗巧、種生求子、供奉“磨喝樂”、拜織女、拜魁星、曬書、為牛慶祝、吃巧果。下面就挑幾樣個人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介紹一下吧。
喜蛛應巧:在穿針乞巧之后,大家在擺放的果盤上看是否有小蜘蛛“喜蛛”在結網,最先發現的人就是有福之人,大吉大利。這是很考眼力的,而織女穿針引線不也是很考眼力的事情嗎?所以在大家看來是件吉利的事情。
種生求子:把一些豆子或是小麥的種子浸泡,發芽之后就用她們的芽灑在水面上乞巧,這象征著一種求子的心態,希望求得子孫是一種信仰般的存在。
曬書:據說在七夕這天曬書可以防止生蟲。雖然今天很多地方都沒有開太陽,但是在古時大家都是這么做的,這大概也是一種美好祝愿吧。
乞巧歌
大家知道乞巧歌嗎?“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容顏;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边@首乞巧歌不用解釋大家都看得出來在祈禱什么。很多民歌實際上都是承載著一些美好的愿望,而乞巧歌何嘗不屬于民歌的。這些民間傳頌的歌謠,往往帶有真摯淳樸的期望與祝福。希望自己的手巧,祈禱自己美麗;希望夫妻心靈相通,容顏常在;乞求父母長命;乞求友誼長久。這些都是一些美好的情感,發自內心的祝福。
關于七夕
倒也不用再強調七夕這個傳統節日了,只是希望大家以后在和自己的后輩講起時,要從她的由來講起,除了牛郎織女的故事,其她的傳統慶祝方式也應該要有所提及,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承我們的節日呀。今天應該會有很多人去約會或者是單身人士會選擇表白,情侶們會互送禮物,過一個浪漫美好的節日;但是有的人不懷好意借此炒作就有些不招人喜歡了,所以希望順其自然就好。無論如何都祝大家七夕快樂!
在七夕這天,大家都會做些什么呢?你對七夕有多了解呢?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互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