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七夕節了,傳說晚上牛郎織女又該相會了。情人們禮物也該準備了,哈哈,錢么,該花就花,花給該花的人,花給美好的時光,真是值了,也說明有錢真好,想花就花。
其實七夕節本不是情人節,請先看一首詩:
這是唐朝詩人林杰寫的,寫的是是七夕節的習俗,這才是七夕節的本來意思。
再看看度娘怎么說:
看好了,七夕節的確本意是祈福許愿,祈求巧藝,就是祈求巧手神藝,像魯班一樣,能天工開物吧。牛郎織女鵲橋相會是后來才演變進去的,反倒成了主角,七夕節也成了象征愛情的節日。既然演變成人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這么美,那就隨他去吧。
晚唐大詩人杜牧也有一首詩,寫的應該是七夕節,不過他沒有明說,不過差不多,意境很美,符合王國維的意境美學范疇。
最后一句,也有寫作“臥看牽牛織女星”,因為是在朝廷的臺階上,所以說是天階,無論怎樣,都是臺階吧,那很硬吧,躺著自然硌的慌,還是坐著更舒服。詩中寫的很可能是個單身美女,因為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看的入神,都半夜了,手里拿著蒲葵扇,感覺夜色涼如水了,還不回去。
北宋詞人秦觀一首《鵲橋仙》成為七夕節最有名的代表,歌頌了愛情的無限美好。
織女在天上,牛郎在人間,相會感覺不一樣吧:因為“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織女的日子過得很快,和王母娘娘說說話,吃個蟠桃也許就一日過去了,又能見孩子和郎君了。牛郎可是度日如年,一年365天呢,還有兩個孩子,日子估計不好過,孩子小時候更難過。牛郎織女本來兩情相悅,夫妻恩愛,相親相愛一家人,幸福快樂,活生生被拆散,讓人心疼。后來演變成讓一家人一年見一次面,也算結局不錯,有情人終成眷屬,這就是千百年來人們為啥同情牛郎織女的原因吧。
我國的情人節應該是農歷三月三,就是傳統的“上巳節”。農歷三月三,天氣已轉暖,陌上花開,燕子歸來,春風拂柳,萬紫千紅,是萬物萌發的季節,踏青,郊游,賦詩,會友,杜甫的《麗人行》 對此盛況亦有描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中唐詩人白居易在《三月三日謝恩曲江宴會狀》一文中也詳細記載了盛會的情況。不過后來不知為什么,這個節日不再被重視,自然涼涼了,有點遺憾哈。
上巳節涼涼,總得有一個來代替吧,畢竟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永遠的追求。不知怎么元宵節就上位了。有詩詞證明應該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給帶起來的:
生查子·元夕
宋 · 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你仔細讀,認真品,怎么看都是愛情故事。雖然時節還有些冷,但那又怎樣,怎么能抵擋住熾熱的青春和愛情呢?
到了南宋,另一位詩詞大家辛棄疾也來湊熱鬧,寫了一首《青玉案》,更是讓元宵節名震天下。
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愛情的魅力是無窮的,愛情的魔力是永恒的,愛情的力量是偉大的。美好的事物總是會被記住的,美好的時光不會被錯過的,美好的故事不會被忘記的。也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文學作品從群眾中來,自然也應該到群眾中去。
最后提醒一下:請看圖
疫情可不會看日歷
無論什么節
個人防護都不能松懈!
最后
愿山河無疫恙
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感謝南方都市報的美圖
完
安新偉草于2021年8月13日農歷七夕節前夜
修改于七夕節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