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子豪 徐爽 李小趣 高越 王子薇
編輯|金湯
稍早幾個月,站在赴往緊急會議的電梯里,在騰訊音娛(TME)負責版權業務的員工段思琦,就嗅到了內部彌漫著的危機感:一場有關在線音樂的酣戰并未消停。
果然,幾個月之后,靠錢砸出的版權護城河,已不再是騰訊音樂可靠的保城妙計,壟斷音樂市場近五年的騰訊帝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裂縫。7月2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責令騰訊及關聯公司三十日內解除獨家音樂版權,停止以支付高額預付金等形式、無正當理由不得要求上游版權方給予其優于競爭對手的條件,并采取恢復市場競爭狀態等措施。
“很多人認為這是反壟斷勢態下的必然,但事情往往沒有那么簡單。”段思琦和他的同事都知曉,版權優勢不再,獨立原創音樂賽道的攻奪將變得異常猛烈。騰訊的高管們正在加緊布滿一盤棋,TME人警覺到:老的敵人已先拔頭籌,新的敵人也加鞭策來。
曾在我國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百度太合音樂里任職版權商務的朱琳雨,也明顯感到了這些年獨立音樂興起的市場趨勢。2021年,她所在的公司百度太合旗下獨立音樂聯合體indie works宣布與網易云音樂達成戰略合作,一年間,她也見證了杭蓋,島嶼心情等indie works的樂隊在云村的崛起與爆紅。
與此同時,全民皆短視頻的時代,抖音也已成為大眾不離手的APP。TME擁有版權,但推廣營銷的陣地卻在抖音。據抖音公布的報告顯示,2021年上半年完成三萬音樂人進駐,實現累計204萬次表演和98億次觀看,并為音樂人引流粉絲三億。唱片公司考慮到音樂人未來的發展,也逐漸將版權賣給多個平臺方,試圖最大限度地運營和傳播版權。
兩周前,獨家版權的時代終于落下帷幕,豆瓣上,有獨立音樂人戲稱自己正含淚敲下“硬件和環境終于變好了,我們的春天或快來了”。
正對著這場反壟斷的變革,我們也找到了幾位獨家版權時代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以下是他們的口述。
“他們好像只在乎版權爭奪,忽視了音樂本身以及用戶體驗”
小顏 小眾音樂愛好者
記得在有手機之前,大家都是在電腦或者MP3上聽歌。那時候也沒有音樂聚合的網站,我會從各種論壇、網盤、網站去收集資源。因為喜歡,所以不覺得麻煩。
剛有手機那會,主要的社交平臺是QQ,考慮到分享和搜索的便捷性,最開始用的音樂軟件也是QQ音樂。后來身邊用網易云音樂的朋友開始變多,我使用上也逐漸更偏向網易云。15、16年左右,我意識到蝦米音樂上有更多的小眾資源。因為蝦米是可以用戶自己上傳的,有一些音樂愛好者可能淘到一些小眾的碟片,就會把資源傳上去。我比較喜歡聽日本六七十年代的民謠、搖滾、實驗音樂,這些資源當時只有蝦米有,但很多過幾年就逐漸變灰,無法播放了。
所以那個時候我QQ音樂、網易云音樂、蝦米音樂三個軟件都裝了,不同的歌要去各個平臺找。我聽音樂比較注重完整性。在我看來專輯是一個完整的作品,我不太單獨聽一首歌,通常會一次性聽一個歌手的好幾張專輯。但獨家版權的問題會導致一個歌手的專輯分散在不同平臺,你得切換APP去聽,挺不方便的。像伍佰的《冬之火 九重天》特輯,QQ音樂相比網易云,就少了他和徐若瑄的合作曲《假扮的天使》。
我前幾天看到網易云上一個歌單——音樂平臺Pitchfork評選出的高分女藝人專輯,她基本上是按時間從前往后進行梳理的,完整聽下來大概能了解女性歌手的發展脈絡。但是我沒買會員,這個歌單有好多歌曲只有會員才能聽。我其實不知道平臺選擇會員歌曲的標準和機制是怎樣的,讓我為音樂付費是可以的,但為什么部分的音樂是VIP專享?以及我付費后,到底是誰受惠?
我目前為音樂付費只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像萬能青年旅店那種付費才能聽的新專輯,另一種是收藏實體CD。從越來越多音樂資源變灰開始,我就感覺到包括音樂在內的網絡資源她是不持久的。你即使付費買了一張數字專輯,有一天她由于什么原因下架了,也沒有任何人來補償你。所以這種趨勢反而會讓我偶爾去買一些實體唱片。而且我也發現,那里面有很多小心思和設計,比如一些樂隊會自己手繪,或者選用特定的材料去做專輯封面。她不僅是一個載體,本身也能夠表達一些東西,這是數字資源沒有辦法代替的。實體唱片這種肯定是很小眾的,但很獨特。
很多時候我感覺到,QQ音樂和網易云,他們好像只在乎版權爭奪,以及能不能孵化更多的網紅或歌手,忽視了音樂本身以及用戶體驗。比如說同樣是創建一份歌單,蝦米可以給每一首歌寫評語。我覺得這個很重要,相當于給歌單一個索引,告訴別人我選每一首歌的原因是什么。蝦米要關的時候,每個工作人員寫了一段自己與音樂的故事,在軟件內埋了感謝話語的彩蛋,他們之前還搞過音樂電子雜志、編輯推薦之類的東西。這是我在使用別的音樂APP看不到的人情味。
圖/網絡
當然蝦米這個更人性化、更關注音樂本身的邏輯,主要面向的是我們這些比較核心、資深的音樂愛好者。這個群體本來就不大,就是市場的一些“邊角料”,無法創造很大的利益。而且,蝦米一些很人性化的體驗,也未必都是出于“大家為愛發電”,可能只是因為一些比較早的規則,沒有人去維護和管理。我們那會兒傳資源,也有人會傳盜版。她是一個像漏洞或者灰色地帶的存在。
“我除了署名之外,什么都沒有”
西西 廣告公司策劃、兼職音樂人
我算是網易云音樂的“骨灰級”用戶了。2015年,我還在上高中,有很多人在網易云上傳自己的翻唱作品,我就也跟著一起玩,當時門檻很低,幾乎沒什么限制。互動和交流是音樂中同樣重要的部分,這或許是我更喜歡網易云的緣由。
16年高中畢業,我試著寫了自己原創的歌。我算是懂點樂理,還能彈一些三腳貓水平的吉他和弦。實話說現在聽那歌我都覺得羞恥,但當時學校里好多人都在網易云平臺上幫我轉發和評論,后來還真就有公司來找我簽約了。
我跟公司簽的是歌曲獨家,寫好了之后版權都是歸公司的,我除了署個名之外,其他的幾乎全都沒有,版權分成也就30%左右。公司會自己去跟平臺談合作,幫我發歌。
大學期間,我發了4首歌,基本上都是流行音樂,偶爾會夾雜一點古風。最開始公司幫我在網易云、QQ音樂、酷狗各個平臺上都有發布。后來,差不多2018年的時候,我的朋友跟我說,怎么搜不到我的歌了呢?我才知道網易云上的歌沒了。
公司的人跟我說,是因為跟騰訊簽了獨家版權。
但其實我是在網易云起家的,沒事的時候我會看在他們的評論區看粉絲的評論,也會在云村跟別人交流,真的好幾次都大晚上被別人的留言弄哭。我的粉絲也是在這,一點一點慢慢積累起來的。我身邊的同學、我自己,平常聽歌都是用她,甚至我還在網易云認識了很多做音樂的朋友。
所以,2021年我的合約到期之后,就沒再和公司續簽了。
回到網易云之后,很多粉絲都還在,我其實也挺意外的,但是我也發現有一些老朋友,或者是關注的小眾歌手都離開了。他們好像慢慢都去騰訊了,之前發過的歌也重新演唱、重新制作了。
其實我特別理解,音樂人都想得到曝光,有越多的人聽我的歌才好呢。所以有平臺愿意給流量、還給你做歌,幫你包裝,大家肯定都覺得是很好的機會,不會想錯過。
前兩天,我看到微信推送,說是禁止騰訊獨家版權。我第一反應是太好了,以后周杰倫、林俊杰一次聽個夠。但是之后也有點擔心,我也是唱流行音樂的,肯定競爭不過真正的歌手們,那會不會之后,平臺們對我們的扶持就不會那么大了,也就沒有人聽我的歌了?
不過我還挺慶幸自己沒有再簽約的,就當做是個愛好,自己繼續玩玩得了,畢竟像我這樣的小透明,平臺里實在太多了。
“簽了平臺獨家,自己又想和些影視合作,但我承擔得了兩個合同上的法律沖突嗎?”
夏天 獨立音樂人
最初我在豆瓣發歌。那時候有一個計劃叫做金羊毛,她是第一個版權在線上變現的平臺,雖然錢少,但至少代表認可你的版權價值,你能感受到一種尊重。后來,蝦米、網易云先后推出音樂人扶持計劃,我都有過合作。
目前,獨立音樂人大多走兩種路線,一種是全網都發,但跟每個平臺都沒有深度合作,全靠自然流量;另一種是跟某一個平臺簽了獨家,有深度戰略合作,可能會給到一些流量。
簽獨家會對音樂人的收入產生很多影響。不只是騰訊,其他平臺也一樣,獨家與非獨家收益會差別很大,有獨家那么資源都給獨家,如果你不簽,其實你的曝光量和流量都會有很大的限制。
這兩種方式到底哪種更好,我不是很了解,但我不太喜歡獨家這種方式。首先她會有很多的限制,一個是你不知道這個平臺她發展得怎么樣,她的調性在未來會不會跟我有不和。另外一個是簽了獨家之后,后續可能在法律方面會有很多的限制,因為我沒有簽任何一個公司,所以作為獨立音樂人跟大平臺是很難進行一些對抗的。
抖音也是個很大的問題。我有首歌在抖音火了,當時我并沒有入駐,那首歌被使用那么多次后,也沒有給我結算過任何的費用。如果想入駐的話,需要簽署一個協議,這個協議是那種你勾選“我同意這個協議”,然后就簽了的這種。可是這是一個具有法律意義的一個協議,勾一下就可以簽,很有迷惑性的。我就把那個下載下來,找了我的法務朋友閱讀后,發現這其實是一個獨家的協議。
圖/網絡
當時我們仔細研究過協議后覺得不能簽,比如說有一些電影或者電視劇想跟我談合作,把一首歌作為插曲,如果我簽了抖音的協議,就有可能導致兩個合同有法律層面上的授權沖突,當然他們大概率不會來告我這么一個小音樂人,但萬一出問題,誰來承擔法律和經濟責任呢?這就導致我不能跟他們簽,但平臺上的用戶都在用我的歌。我也沒有精力跟心思去跟他打官司,這種就很為難。
我發現其實這個行業大部分人對于合同不是非常在意,因為有一次我問一個朋友他的歌是怎么發的,問他簽的是幾年的獨家,包括哪些方面,很多合同細節的問題他什么都不知道,當時我就覺得說等于把你孩子賣給人家了,你都不知道人家咋用。
取消獨家版權,對我來說是好的。我不是很希望有獨家這個東西對作品的傳播進行限制。獨家當然會給你一些流量傾斜,但如果沒有獨家之后,說不定以前非獨家的內容也會有一個很好的推廣效果,這也說不準。
“音樂人發展的最大阻礙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分享用戶越來越少的注意力和時間”
黃奕鈞 經紀人
我是內地原創音樂人余佳運的經紀人。很多原創音樂人的走紅,都是趕上了音樂平臺扶持原創的契機。
不同平臺的用戶習慣也是不一樣的。網易云的用戶往往會在日推、私信、首頁歌單里隨機聽新歌,但QQ音樂的用戶更習慣去搜索特定的歌手或歌曲,以及首頁banner呈現的內容。
所以,在一些藝人及團隊選擇平臺獨家與否的時候,也會有更多整體性的企劃和策略。
網易云給我們最大的幫助,來自平臺的推薦算法。當時抖音才剛剛起步,B站用戶量也沒有現在這么大,對于沒有什么宣傳預算的原創音樂人來說,宣傳渠道比較單一,而網易云音樂會通過把音樂質量和播放量高的歌,放入算法池子里,通過每日推薦等方式投放在不同用戶的日推歌單中。平臺還有“石頭計劃”等等扶持計劃,包含了推廣、原創作品征集、演出、贊賞、音樂培訓、音樂人周邊、音樂人指數體系評價等等內容,能讓年輕音樂人很快地在平臺起步。
騰訊對音樂人的扶持起步比較晚,但是大平臺有自己的優勢,能給原創音樂人足夠的資源和重視度。18-19年開始,從“億元激勵計劃”到“原力計劃”再到與快手的12號唱片計劃等等,都給了原創音樂人很大力度的支持,所以從18年起,也有原創音樂人選擇首先或者獨家入駐TME。
圖/網絡
很多新生代音樂人選擇簽署獨家合作,是為了保證歌曲在獨家平臺能有足夠的傳播量,以及獨家協議一般會給出保底預付制作費,對一些原創音樂人來說,這種經濟支持是維系他們生存、創作的必需。
對于腰部以上的音樂人來說,數字版權不是收入的唯一來源,他們還有巡演、綜藝和通告,以及和影視OST、游戲音樂的合作,這可以分散一些風險。我覺得目前音樂人發展的最大阻礙是,越來越多的人在分享用戶越來越少的注意力和時間。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音樂人不只是在和同類的、不同類的音樂人在競爭,更是在和游戲、電影、短視頻等等內容一起在搶用戶的時間。這些年來大家的娛樂生活太豐富了,給音樂的時間越來越少,渠道卻越來越多。怎么轉型,怎么吸引更多人注意,才是音樂人面臨的最大考驗。
獨家版權的政策取消之后,行業的合作模式、運作模式,都會或多或少發生一些變化。對原創音樂人來說,可非獨家可能導致大量腰部及以下的音樂人遇到資金問題。這樣一來,獨立音樂人不能只是做音樂了,若想傳播得更開,還得靠自己在社交媒體或短視頻平臺上多積累人氣。
當然,對頭部藝人而言,即使版權政策可能會有變化,平臺對藝人的爭奪、對優質內容的爭奪也不會就此消失,只是可能不會以獨家版權的方式表現出來了。無論政策怎么變,平臺不會完全放棄對頭部音樂人的爭取,也不會放棄對新生代原創音樂人的扶持,甚至可能從獨家版權合作轉向更深度更長期的合作。這種合作可能會需要平臺投入更多資源,與此同時,版權戰帶來的版稅溢價也在消失,這樣節約下來的一部分資金,到底要怎么使用、怎么布局發展,我們也在觀望。但我想,對原創音樂人來說,或許會迎來一些新的機會。
(段思琦,朱琳雨,小顏,西西,夏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