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一周的忙碌,終于有空在周六的晚上安心坐在電腦前聽著音樂碼字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分外地享受這幾個小時,完完整整屬于我的時光,卸下一周的忙碌和疲憊,似乎這樣的時刻早已變得彌足珍貴。
過去的一周,很忙碌,我想寫寫我的關于。
周六,也就是昨天,迎來了又一個七夕節。
原本的單位培訓也因為這樣的一個節日延遲到了下周,昨天中午的時候,看到一群小年輕因為節日也蠢蠢欲動,下班后精細打扮自己,去奔赴屬于兩個人的盛宴。
我突然看到了愛情最初的模樣:
發不完的信息,聊不完的話題,連晚安都要說好幾遍。
而這些節日,我可能沒有禮物也沒有驚喜,甚至也不善于去發朋友圈紀念。
但仍然時刻提醒著我:這仍然是一個令我相信愛情的日子。
前不久,一個二十出頭的朋友問我:什么是愛?
其實,作為一個寫了6年情感公號文的奔三女性,我所認為的愛情是這樣的:
愛情在不同的年紀,都有不同的模樣。
青春時候的愛情
十七八歲的時候,看待愛情,就是三個字,憑著自己的感覺,喜歡就是喜歡,眼神對了,就是愛了,很單純也很天真。
少年時候的愛情,叫做勇氣,拿著一個諾基亞按鍵電話,交著每個月10塊錢的話費,寫著青澀的情書,字里行間都是單車上的白衣少年。
可是后來啊!敗給了異地,敗給了爭吵,敗給了現實,敗給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所謂的夢想。
陪你走過青春的人,放棄了,決裂了,陌生了。
初入社會的愛情
剛剛大學畢業的時候,也就是二十出頭的年紀,步入了社會,明顯會感受到了一些來自社會,來自生活的壓力。
這時候來看待愛情,開始比較,開始思考,開始權衡利弊,開始看著對方的條件。
是不是有房,可以少奮斗30年,減輕30年的房貸。
是不是有穩定的工作,可以讓生活多一些穩定和安穩。
30歲來看愛情
這個階段本身已經到了而立之年,有了穩定的工作,有了不錯的收入也有了一定的積蓄,這時候看待愛情,更多的是多了一些理智的思考。
三觀是否一致,是否有自己喜歡的品質,是否可以帶給未來孩子正能量,是否上進,是否有擔當,是否對愛情忠誠。
這個階段想遇到的愛情,更多的是自己喜歡的。
只有把自己一個人的日子過明白,才知道自己需要怎樣的另一個人。
比如找了一個不浪漫的老公,不發朋友圈,沒有紀念日,但是他工資上交,下班就回家,有空就帶一家人出去玩,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
可能當我到了四十歲或者六十歲的時候,我對待愛情又會有更多的見解和心得。
年少時的愛情,飛蛾撲火,只為你一人。
中年時的愛情,把你收進心底,溫柔地放存。
老年時的愛情,繁華落盡,相伴相守得心安。
那么為什么兩個人要在一起呢?
因為在一起之前一個人過得挺好,在一起兩個人可以過得更好。
希望所有的喜歡和合適都可以撞個滿懷。
我覺得男女男女之間最好的狀態就是,我們首先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其次再是親密無間的戀人。
“我喜歡你”這句話太輕微,“我愛你”這句話太沉重,“我想跟你一起努力”這句話剛剛好!
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