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里我們曾提到,感受幸福要從改變自己開始。那具體改變什么,怎么改變呢?我認為,感受幸福首先要重視健康,擁有健康才是感受幸福的前提。。
不論做任何事情,健康都是第一位的,和一個沒有健康的人討論幸福,那是一種殘忍,更是一種罪過。幸福是一種感受,這種感受更加且必須要以身體健康為前提。健康是1,財富、地位等等是0,有了1, 0才有意義,這些我們也常掛在嘴邊,但實際生活中,由于教育和社會導向的影響,我們或許過多的強調了努力的意義,經常為了身外之物,置健康于不顧,社會上各種舍生取義的英雄事跡更是不斷出現、不斷被宣傳,例如某某工作努力,廢寢忘食,常年加班到深夜,甚至到尿出血;有的醫務工作者接連手術,顧不上休息,以致暈倒在手術臺等等。誠然,這種奉獻的精神確實讓我們感動,但是,她卻不應該被提倡,更不應該被學習。當一個人的健康都不能得到保障的時候,家庭、生命都受到威脅,幸福更無從談起。王均瑤、李詠等人不可謂不成功,但只因為健康的失去,最終給家庭和親人帶來了莫大的痛苦,這種時候,哪還有幸福可言呢?
我們在困頓、迷茫的時候也可能會占卜問卦,翻看《易經》,以確定我們的吉兇禍福,但或許我們不知道,“天之大德曰生”,這是《易經》的思想精髓,她就是在告訴我們最好的品德是生,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生,而64卦384爻只是告訴了我們時下陰陽二氣的流行方式,所謂的吉就是順應正確的規律,而兇就是違背了二氣的運行方式,而所有的目的就是讓我們做出及時的調整,以利于更好的生。《道德經》也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特知止不殆,可以長久”。意思是說名利、財富等都不及身體健康更有價值,過多的追求這些身外之物一定會透支自己的身體,只有知道在恰當的時候停止,才能長久之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代人逐漸偏離了生命原本的道路,甚至用健康用生命去換取身外之物,不可謂不愚昧至極。因此,為了我們擁有燦爛的人生,為了充分地享受幸福,我們必須改變自己,從愛護我們的身體,從擁有健康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