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河南洪澇災害發生以來,不少網友開始關注起河南,但河南的悠長歷史文化你又了解多少呢?
素有“三千年歷史看陜西,五千年歷史看河南”之話。一部河南史就是半個我國史,這些話并不是胡說的。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目睹河南的悠長文化。
首先我們來介紹河南的地理位置:大多數人可能認為河南只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那可能就大錯特錯了。她除了是天下糧倉之外,還是一個人文和美景兼備的省份。秦嶺與太行山在這里交匯,在其境內遍布山水,“奇峰林立,湖光山色”。南方省份絕大多數先民都是由河南人遷徙過去的。因此又有“老家”之稱。
河南地處中原,是由黃河、淮河、海河沖積形成。西北部分為黃土高原,西部南陽、洛陽、平頂山為山區。南部淮河劃分南北方兩個區域。省會鄭州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一條黃河貫徹河南北部,為當地帶來豐厚的資源,滋潤了中原土地,培養了華夏祖先,使華夏文明在此發源。我們聽說的“伏羲神話”“女媧補天”“大禹治水”“盤古開天地”都源于河南。這便為河南奠定了神秘的文化色彩。
河南的文化并不集中于某一個地點,而是每個市甚至縣都具有我們耳濡目染的故事。1928年科學家在安陽市出土了殷墟遺址,展現出了商朝的文化,大量精美的青銅器面世,也被列為了世界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化積淀,是洛陽的歷史名片。洛陽作為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始于東漢,魏晉繼之,歷經北魏、隋,至唐代時達到鼎盛,更是我國古代十三朝古都。歷代的繁榮鑄成了許多名勝古跡:龍門石窟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模最大的石刻藝術寶庫,位居我國各大石窟之首。“秀壓五岳,奇冠三山”的老君山屹立于洛陽市欒川縣,她以素雅絢麗的景色吸引著無數游客。接下來講到開封,開封市,是位于河南省豫東大平原的地級市,歷史上曾用名有“大梁”、“汴京”、“汴州”、“東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省會,仍具有“四大古都之一”的名分,古稱商都,黃帝故里,大河明珠。鄭州市二七紀念塔是工人階級戰勝帝王主義封建主義的象征。
河南18個地市,一半都當過都城,全國八大古都河南占四個(洛陽,鄭州,開封,安陽)古代422位帝王,超過200個在此理政。不僅是帝王將相,名人更是輩出。比如老子、墨子、莊子、鬼谷子、韓非子、商鞅、范蠡、張仲景等等,隨便一個縣市便有我們耳熟能詳的名人。
歷史中赫赫有名的花木蘭,故鄉就位于商丘市虞城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位于商丘市夏邑縣。精忠報國的岳飛是河南湯陰縣人。杜甫,韓愈,柳宗元三位被世人傳唱千古的唐朝詩人均來自河南。抗日英雄楊靖宇來自河南省確山縣。
河南電視臺一水下飛天表演《祈》再現名篇《洛神賦》,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將國風展現的淋漓盡致。這也將河南的文化通過舞蹈表現出,讓更多人認識到河南的美,了解到河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無數的歷史文化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傳唱~如今的河南沒有了千年前的風采,只是祖國34個省級行政單位中之一。但她的歷史仍在默默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