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氫能源板塊跌幅居前,截至收盤,板塊跌幅近3%,個股中深冷股份、厚普股份、科融環境等4股跌超10%,浙江新能、富瑞特裝、致遠新能等個股也紛紛跟跌。
盤后數據顯示,近60億主力資金大幅凈流出該板塊。其中,隆基股份凈流出額居前為8.91億元,大洋電機、美錦能源、鴻達興業等多股凈流出額均超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晚間,已有多家公司發布公告,澄清目前氫能源的相關業務情況。
8月18日,全柴動力發布公告稱,公司與氫燃料電池業務相關的資產規模較小,非主營業務且無營業收入,即使投產,預計對上市公司整體業務影響也較小。公司沒有氫燃料電池相關業務的在手訂單。
同日,大洋電機發布公告稱,將“氫燃料電池系統”定位為未來的事業,其短期之內對公司業績的貢獻較小。
數據顯示,大洋電機自7月9日至8月18日,漲幅達到93.2%,全柴動力從7月30日啟動至8月18日,漲幅高達115.3%。
此外,當日,致遠新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表示,公司目前仍以車載液化天然氣供氣系統為主要業務,氫燃料供氣系統為研發項目儲備階段,研發成果具有不確定性。目前氫能在重卡等商用車領域使用的商業模式仍處于探索期,還不具備經濟性,相關政策的具體實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請投資者謹慎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此前一日,深冷股份公告,公司無氫能方面營業收入。另外中泰股份也公告,氫能源領域尚未形成銷售收入。
除上述公司披露公告外,新柴股份和凱龍股份則是在互動平臺回復表示,公司目前沒有氫能技術。
氫能源利好頻頻發布,北京、河北兩地相繼發布氫能源產業重磅規劃。其中,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官網發布《氫能產業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2025年前,培育10-15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京津冀區域累計實現氫能產業鏈產業規模1000億元以上,力爭完成新增37座加氫站建設,實現燃料電池汽車累計推廣量突破1萬輛。
開源證券研究指出,《實施方案》一方面宏觀說明大宗物資運輸等10類車可應用燃料電池,另一方面具體到支持燃料電池車對具有示范意義的物流專線等載貨車的替換。我們認為政策層面需求端確定性強,且對量目標明確(10類共5300輛是最新要求),有助于推動整個產業鏈發展。
根據我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億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占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