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地處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河西走廊漢文化、青藏高原藏文文化、西域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交匯處。現在,敦煌只是個小小的縣級市,屬于甘肅省酒泉市管轄,不過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卻仍然令“敦煌”這個名字熠熠生輝。
敦煌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陽關的所在地。為甘肅省四大綠洲之一。
古敦煌的地域范圍和現在有些不同,包括黨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廣大地區,即今天的敦煌市、安西縣、玉門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總面積約16.8萬平方公里。這里曾是連接著東西方文化的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處,在我國乃至世界歷史的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敦煌”一詞,最早見于《史記·大宛列傳》中張騫給漢武帝的報告,說“始月氏居敦煌、祁連間”。公元前111年,漢朝正式設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漢語字面意義來解釋“敦煌”地名,如東漢應邵注《漢書》中說“敦,大也。煌,盛也?!碧瞥罴幍摹对涂たh圖志》進一步發揮道:“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span>
但現代大多數學者認為“敦煌”的詞源不是漢語。一般認為《山海經》中記載的“敦薨”是敦煌最早的稱呼,而“敦薨”或敦煌是當地少數民族語言的漢語音譯,至于是哪個民族則眾說紛紜。
莫高窟 關于“敦煌”名字的含義,一直眾說紛紜。《漢書·地理志》中注釋“敦煌”二字的意義“敦,大也?;?,盛也”,認為敦煌是一個繁華的城市?!对涂たh圖志》中解釋“敦,大也,以其廣開西域,故以盛名”,認為此地對于廣開西域有重要作用,所以名之為敦煌。對于敦煌的漢名解釋,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許多學者都認為“敦煌”一詞應是當地土著少數民族所呼地名的音譯。但到底是哪一個少數民族對地名的稱呼,學術界也是莫衷一是,有匈奴語音譯、吐火羅的音譯、羌語的音譯等多種說法。此外,還有學者認為,“敦煌”一詞既不是漢語的語詞,也不是少數民族的語詞,而可能與希臘人有關?,F在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是,“敦煌”為少數民族語詞的音譯。
兩關遺跡、千佛靈巖、危峰東峙、黨水北流、月泉曉徹、古城晚眺、繡壤春耕、沙嶺晴鳴,被稱為“敦煌八景”。
月牙泉夜景
月泉小鎮
陽關
雅丹地貌
敦煌當地有名小吃,去了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