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家鄉文化#
一、元宵節
正月十五是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北魏時皇帝信佛,正月十五燃燈。唐朝時,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元宵夜張燈即成為法定之日,漸漸成為民間習俗。
主要食品是:元宵,也叫湯圓。
二、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祭祖節等。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對祖先信仰,又是一個自然節氣,于是形成了傳統節日,掃墓祭祖與踏青郊游是清明節的兩大活動主題。
主要食品是:馓子、糕花子。
三、端午節
端午節,大同人稱為“五月端午”。是為崇拜御河大鐵牛而來,古代大同御河有九個守護的鐵牛,沒想到一天發大水沖走了八個鐵牛。人們為了紀念那八個鐵牛,便把蒸好的涼糕扔在河里。
主要食品是:涼糕、冰水兒。
四、中元節
農歷七月十五日叫中元節,佛教叫盂蘭(盆)節,民間稱為亡人節(拜祖節)。金代文人完顏紹元說:七月十五是對祖先的崇拜日。
主要食品是:面人兒。
五、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是大同人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是拜七巧姐,遙看天上的牽牛星和織女星,祈禱美滿姻緣,又是我國的情人節,象征愛情的節日。
主要食品是:扁食(烙合子)。
六、中秋節
也叫下元節,是大同人的重大節日,這一天要祭月、拜月,是夜供奉月亮,墻上貼有月神紙。桌上放臘臺、香爐,並供上水果、月餅、西瓜,其中月餅是五斤大的“月光爺”混糖月餅,西瓜要剜成各式圖案。
主要食品是:大同的混糖月餅(外地是帶餡月餅)。
七、冬至
“冬至不吃肉,凍了腳趾頭”,說明這一天,必須要吃肉的。這天也叫“窯工節”,下窯的礦工要祭拜窯神爺,大同城里人要“乞炭”,到各家乞上炭來籠旺火。
主要食品是:餃子。
八、臘八
臘月初八是佛祖誕生日,這一天人們早飯要在太陽未出時吃,寺廟要舍粥,學生為老師送粥,並把粥撒在樹上喂動物。
主要食品是:臘八粥。
九、小年
小年,大同傳統節日,祀灶日。主要活動是大同人拜灶神,供奉灶神的是麻糖。為了讓灶神上天說好話,而在灶神龕兩面貼對聯曰: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這一天人們要玩“打麻糖”(賭麻糖)活動。
主要食品是:大同麻糖。
十、大年
大年即春節,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這一天大同人要祈年祭祀祖先。春節期間,大同人要舉行各種慶賀新春的活動,如扭高蹺、踩撓閣、耍龍燈等。
主要食品是:八大件(羊頭拌粉、紅燒魚、過油肉、四喜丸子、爬肉條、黃悶雞、爬羊眼、燒牛肉等八冷八熱)。